2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会议提出,在抓紧完善大气治理现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三大措施,一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二是发挥价格、税收、补贴等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三是落实各方责任。其中提及的实施跨区送电项目成了一个重要的优选项。治霾,成多地政府重要任务此次会议要求,要立足国情、科学治理、分类指导,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PM2.5和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能源结构、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不断推出远近结合,有利于标本兼治、带动全局的配套政策措施,在大气污染防治上下大力、出真招、见实效,努力实现重点区域空气质量逐步好转,消除人民群众“心肺之患”。
实际上,自去年9月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定目标、建机制、强监管,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同。
今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提到,加快重点煤电基地和输电通道建设,提高跨省区电力输送能力。国家能源局2014年的工作计划也和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跨区送电等信息相吻合。
在今年召开的地方两会上,雾霾治理已经成为了除改革外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北京、江苏、广东等多个地区把雾霾治理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目标、下任务、联动治理更是成为各地治理雾霾的主题。
减排,电网责无旁贷
据了解,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重要的一个措施即实施跨区送电项目,这也是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表态用跨区送电治理雾霾。
跨区送电一直是南方电网公司合理调配东西资源、节能减排的大平台,公司充分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减少电网上下游的碳排放。2013年,随着溪洛渡和糯扎渡直流工程单极低端投产,目前南方电网供电区域内已经形成“八交七直”15条500千伏及以上输电大通道,最大输送能力超过2650万千瓦。根据公司发布的2012年社会责任报告,仅在2012年,西电东送全年送电量达879亿千瓦时,折合减少标准煤265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706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52万吨。||||
跨区送电解雾霾之困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林伯强
我国从去年开始,许多地方出现的雾霾天气引发了热烈讨论和治理诉求。今年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首要措施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实施跨区送电项目,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广使用洁净煤。但从根本上解决雾霾天气,需要多渠道治理环境,合理配置全国电力分布、长距离大容量输电为中东部治理雾霾天气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重要渠道。
西部地区环境影响的经济损失相对较小,且实施污染治理的边际成本更低。同时,西部可以提供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此外,在电力传输过程中,电能损耗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而下降,未来伴随着我国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大风电基地和大型核电站群的开发,长距离大容量输电应该也是节能的一种手段。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2012年煤炭提供了69%的一次能源和79%的电量。能源结构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很大,因为主流城市的能耗通常占总能耗的60%-80%。水电受到潜能限制,清洁能源如风电、太阳能是发展方向,但是由于基数太小(2012年提供不到2%的电量),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对改变能源结构起很大作用。核电是可以大规模替代煤炭的能源品种,但是受到日本核事故影响而目前进展缓慢。因此,我们现阶段的能源需求增量,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用煤炭满足,意味着煤炭消费总量将越来越大。
现有化石能源中,煤炭排放最多。以电力为例,国家电网数据说明,我国2012年有火电装机8.2亿千瓦,其中中东部就有5.4亿千瓦。而从发电量看,中东部耗电占我国总消费量68%,导致相应的排放量中,中东部占的比重很大,如二氧化硫占54%,二氧化氮占62%。如果同时考虑国土面积,中东部仅为五分之一,那么,中东部火电污染排放的密度就非常高,大概是西部的9倍。
现阶段我国的能源消费快速增长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可避免导致排放大幅度增长,可选择的仅仅是如何排放和在哪里排放的问题,也就是排放总量控制问题。理论和实践都表明,与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西部不发达地区环境影响的经济损失相对比较小,而且实施污染治理的边际成本更低。而对于中东部来说,由于资源禀赋问题,能源需求增长需要煤炭满足,而西部却可以提供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从这个意义上说,满足同一单位的电力需求,西部的污染排放会更少。
此外,在需求既定的情况下,在电力传输过程中,电能损耗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而下降,未来伴随着我国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大风电基地和大型核电站群的开发,长距离大容量输电应该也是节能的一种手段。
比如,我们对一个长距离大容量输电项目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区域环境成本的差异性,可以通过长距离大容量输电对环境资源优化配置,使我国整体环境污染成本最小化。宁夏至山东±66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简称银东项目)起于宁夏银川,止于山东青岛,直流线路全长1333公里,是西电东送与“外电入鲁”的重要工程,额定输送容量为400万千瓦。对山东和宁夏两地人均环境污染成本所做的评估显示,同一单位排放环境污染(二氧化碳除外),山东的人均环境成本大概是宁夏的2.5倍。这意味着就全国而言,同一单位治理排放污染投入,山东的收益是宁夏的2.5倍。银东项目为山东提供了清洁电力,为治理山东雾霾天气提供了另一个渠道,同时支持了宁夏经济发展。
另一个西部省份四川省,作为目前我国最大的水电基地之一,有非常明显的“丰余枯缺”特征,还需要火电接入和水电送出。四川除了可以接受从新疆长距离大容量输入火电,还可以在丰水期长距离大容量向华中送电,同时满足经济性与清洁能源优先发展的原则。
标签:跨区送电,治霾,优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