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中电时评:科技强网 让今年的冰灾不再寒冷

作者:记者 朱怡  2014-02-24

自2月4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多个省份被持续多日的雨雪冰冻天气裹挟,造成受灾地区部分线路覆冰严重,徒然而至的冰灾唤醒了我们6年前的记忆。从那个冬季到这6年,灾害一次次检验和见证了电网防冰融冰技术的提升。

这一次,人们所担心的电网遭受重创的情形并未重演;这一次,应急调度更加科学有序,指挥救援更加快速灵活,抢修队员更加专业,装备技术更加先进高效;这一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旧模式有了准确预测与监测指导下的科学调度,“激情救灾”在向“专业救灾”转变。

预测预警为提前部署提供依据

6年来,应急体系建设带给电力行业最大的转变,就是电网员工应急思维模式的转变。年初似乎已成定局的暖冬天气,并没有让担负着电网应急保障职责的电网员工放松警惕。在雨雪冰冻天气多发的南方各省,一场针对覆冰而展开的备战早已悄然铺开。

新的思维模式体现在技术应用上,就成为了对电网覆冰预测精确度和提前预报时间的追求。    一直以来,电网覆冰预测领域是国际上公认的无法到达的禁区。“项目课题组曾反复讨论搞不搞预测,最后决定,这是电网重大需求,再难也要干。”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防冰减灾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红先向记者提到的这个项目,就是不久前刚刚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电网大范围冰冻灾害预防与治理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

张红先介绍,该实验室于2月5日及时发布了南方9省市的电网覆冰预测结论,提出了 “2月7日~13日,四川东北部和西南部、重庆东南部、湖南中部和南部、江西中南部、浙江中南部高寒山区和微地形区域,线路覆冰达轻度到中等程度”、“湖南中南部、四川西南部、湖北西南部局部有中等到严重程度覆冰”。并建议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份发布电网雨雪冰冻黄色预警。从2月7日至13日的覆冰情况来看,实验室发布的预测结论与实际情况吻合,为提前做好应急处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多手段实时监测成为抗冰指导

一批高、精、尖的科技装备,在此次   抗冰减灾的过程中所占的分量明显加大,成为战胜灾害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在浙江丘陵地区,无人巡线飞机取代人工巡视,群山被厚雪覆盖的情况下,仍能自由翱翔于崇山峻岭间,及时诊断高压输电线路和设备的状况。在上海的特高压变电站,运维人员通过智能巡检小机器人身上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在控制室内就可以实时观测到设备的工况数据。这些高科技手段不仅提高了监测效率,更有力保障了巡检人员的生命安全。

针对覆冰监测装置在高寒、大雾等恶劣环境下难以清晰监测现场冰情的难题,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输电线路覆冰自动监测系统也在本次冰灾中一展身手。该监测系统实时准确监测到湖南电网3次覆冰过程,分别为:2013年12月16日~18日,2013年1月6日~8日、2014年2月7日~13日。在2月7日~13日的覆冰过程中,准确监测到湖南电网有160多个监测点出现不同程度覆冰,多条输电线路覆冰超过1厘米。监测结果为各线路运行维护单位组织现场抗冰工作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指导。

新型直流融冰装备让抗冰更高效

新型直流融冰装置的推广应用,是今年电网抗冰的另一大突出特点。

“针对直流融冰中谐波问题,我们提出了新型高效直流融冰拓扑原理,研制了低谐波、宽调压整流变压器,并且发明了国内首台直流融冰装置。该装置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张红先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已在湖南、江西、安徽、浙江、重庆等地区推广直流融冰装置100多套,满足上千条输电线路的融冰需求,节省线路抗冰改造投资逾63.5亿元。

记者从国家电网公司了解到,在今年的冰冻灾害中,该公司输变电设备防冰减灾技术重点实验室共派出7支融冰队伍合计30多人,分别奔赴邵阳、岳阳、郴州、娄底、湘西、浙江等地区,开展现场直流融冰工作。截至2月13日,累计实施20多条次现场融冰工作,有效防止了线路倒塔断线事故。其中,2月10日晚,成功实施了给武广高铁供电北用线融冰,有效确保了春运期间武广高铁的正常运行。2月12日,针对覆冰厚度达1.6厘米的500千伏五民线实施了直流融冰,有力保障了湖南电网和华中区域电网的安全运行。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标签:科技强网,冰灾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