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浙江湖州安吉县余村的种植大户朱伟平正忙着在网上销售自家白茶,绿色农产品走出大山;打开“杭州城市大脑”,“复工达产电力指数”正在为政府助企纾困精准施策提供着数据支撑;集装箱林立的宁波舟山港,船来船往作业繁忙;从“空心村”到打造“网红村”,舟山奔跑在海岛共富的路上……
大潮起之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浙江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牢记“宁肯电等发展,不要发展等电”殷切嘱托,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砥砺前行,在新型电力系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不断奋勇探路,以助力绿色低碳、智慧治理、城乡共富的实践让浙江焕发新生机。
关键词一:绿色低碳
“绿水青山”,是如今的余村给人的第一印象。但它并非一直这么秀丽。
曾经,余村人靠着挖矿山、建水泥厂,生活富裕了起来,但也造成山体大面积破坏,环境污染严重。2003年到2005年间,村里关停了矿山和水泥厂。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余村指明了绿色发展之路。
2020年3月30日,时隔15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余村视察。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下,如今余村按下了绿色发展的“快进键”。
余村村民潘春林就是这段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他曾在余村矿区开拖拉机运矿石。矿山关停后,他于2005年开办了春林山庄,从此端上了“绿色乡村旅游”这个“金饭碗”。
“2020年以来,来我们小院的人数有20多万人,业务量增长50%。”潘春林说起这些,笑得合不拢嘴。
从余村到整个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统一遵循。
“炒制100斤茶叶需要约600度绿电,相当于减少163.2千克碳排放。”4月12日,在杭州淳安下姜村的光储充一体化光伏板车棚下,开展了一场炒茶活动。
带有智能检测设备的电炒茶机都接入了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所有电能都来自光伏板所发出的绿电,通过炒茶机上的智能检测设备,茶农们还能收到一份炒茶的“新茶碳单”,上面记录了每份绿茶所使用的绿电数额。除了现场购买,这些带着“新茶碳单”烙印的绿茶,还通过各大电商平台走出了大山。
浙江电力遵循绿色发展理念,高效拓展电能替代广度深度,加快绿色工业、农业发展,打造“全电景区”,推进居民家庭电气化,建设清洁高效绿色校园,通过在各领域深入推进终端用能再电气化,高质量实现低碳节能,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颜色。
截至4月底,浙江电力今年已推广实施替代项目7569个、替代电量23.5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约0.06亿吨;在交通领域,截至5月底已累计建成全省公交、城市公共和高速公路等各类充电站2594座、充电桩超过1.98万个,“适度超前”的充电网络基本形成,为社会累计减排二氧化碳超64万吨。
关键词二:智慧治理
提起浙江,除了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是绕不开的话题。浙江的数字化改革,为这片土地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智慧高效的基因。
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杭州视察数字化应用。近年来,浙江电力通过探索构建电力数据的社会价值创造体系,持续释放数据价值,先后在全国首创企业复工复产指数、转供电费码、乡村振兴电力指数等。如今创新之举仍在继续。
“小古城村吴二组吴山坞村38号,独居老人郑娟家里的用电负荷明显降低,请确认老人情况。”5月7日,国网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径山服务站供电员工吴建青在监测数据时发现异常。
吴建青介绍,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他们将实时用电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比对,关注独居老人等重点用户用电情况,“我们开展‘云端监测+网格化’服务,立即联系了老人的家属和村网格员。”网格员上门发现是插座故障导致厨房停电,当地供电员工也第一时间为老人安装了新插座。
除了助力智慧社会治理,数字化改革也让能源治理更高效、更经济。
2020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宁波考察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并到宁波北仑灵峰现代产业园区走访企业。
宁波灵峰现代产业园共有78家企业,其中5家上市公司、40多家规上企业,2021年总产值260多亿元。除了服务企业分布式光伏并网,国网宁波供电公司还通过储能、绿电交易、能源管理数字化等举措,围绕现代产业园打造园区级新型电力系统未来雏形示范,推进绿色工厂建设,推动能源高效利用。
“屋顶光伏每年可为公司提供电量20.6万千瓦时,实现年均发电收入13万元。”宁波君灵模具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克金表示,结合能源数字化管理、空压机余热回收等方式,让企业的能耗降低了30%。
未来,浙江电力还将进一步激发数字化变革的核心动力,深入推动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融合发展,打造完整的“双碳”服务生态体系。通过建设运营省级能源大数据中心,汇聚能源数据,开展能源大数据应用,加强数字赋能,助力政府决策更加科学、社会经济发展更加高效、企业能效持续提升、社会治理不断完善。
关键词三:城乡共富
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南洞艺谷,地处舟山本岛干石览镇新建村。2000年,这个小山村因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被定义为“空心村”。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舟山新建社区考察,与村民代表促膝交谈。此后,“建设美丽乡村”的期望在村民心中扎了根。
而今,这里已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更是美丽新农村、海岛共富的新样本。
2014年,新建村发展农家乐和民宿不足30家,村民人均收入2.42万元。到2021年底,新建村已发展农家乐和民宿70余家,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人均收入达4.35万元。2015年,新建村用电量约为49万千瓦时,2021年新建村用电量约为109万千瓦时。
衡量一个乡村的共同富裕程度,还取决于村民对幸福的直观感受。
如今,村民们不仅钱袋子鼓了,用电服务也和城里没差别。“家门口能直接办理用电业务,太方便了。”6月20日上午,在“南洞红船·光明驿站”,一位村民成功办理峰谷电业务。
在南洞景区里,这座舟山首家无人电力服务驿站可为旅客及周边村民提供24小时电费缴费、开通峰谷电等多项服务。
在余村,国网安吉县供电公司于3月30日投运全国首个未来乡村绿电服务中心,推进“同质、同时”的供电均衡服务,合理设置抢修点,实现169个行政村抢修到达时间不超过45分钟,覆盖率100%。在下姜村,当前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46%,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100%,服务满意率100%。
城乡均衡发展已成为浙江特色。2021年,浙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94∶1。浙江电力也致力于全面推动城乡电力服务均等化。计划到2025年,通过深化政企数据全域共享,实施办电业务省内全域通办、公共服务行业一窗通办、长三角跨省边际通办等,使农村与城市的电力服务均等化指数达到95%以上。
所有殷殷嘱托,都化作前行动力。浙江电力将能源变革融入浙江绿色、智慧、共富进程之中,串联起千家万户和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助力浙江不断迸发新生机。(陈丽莎)
标签:之江大地,焕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