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间,广州南沙从滩涂蕉林跃升“湾区之心”。图为南沙夜景。(广州供电局供图)
2019年以来,前海供电公司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年均投产容量20万千瓦,电量年均增速13%,已成为企业用能升级的“专属电管家”。图为工作人员在进行电力设施运维。(前海供电公司供图)
粤澳两地科研人员在横琴数字零碳岛共享实验室开展海上风电模拟仿真测试。(南网报资料图片)
横琴供电局有力支持“澳车北上”“港车北上”。图为横琴供电局建设的风光储充放多元综合欧标充电站。 朱甸 摄
编者按:
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广东(三大片区:南沙自贸片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横琴自贸片区)、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当年4月,广东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先后挂牌成立。历经十年发展,广东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由2015年的约1100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约74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4%。自贸试验区累计设立港澳资企业2.9万家,实际使用港澳资金539亿美元,均占广东省20%以上,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掀起新高潮。
2025年是广东自贸试验区成立十周年,10年来,可靠稳定的充足电能、日趋便利的用电营商环境伴随三大片区向着更高水平进发。本期南网报以三大片区电力服务发展剪影,展现电力与经济社会同频共进的和谐画卷。
南沙自贸片区:“湾区之心”蝶变记
十年间,位于广州的南沙自贸片区已从昔日的滩涂蕉林,蝶变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引擎”:区域用电量从53.45亿千瓦时跃升至114.55亿千瓦时,实现翻倍增长。推动电能替代项目年用电量超过7.5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超过75.2万吨。印证了绿色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共生共荣。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以“双碳”战略为引领,在南沙构建起覆盖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全链条绿色能源体系,从重工业智慧升级到传统行业低碳转型,从新能源汽车生态圈成型到全域能源效率跃升,书写了绿色电能孵化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全链条能源升级 贴近未来的绿色转型实践
在珠江口龙穴岛,中船集团广船国际的智能船厂内,智能焊接机械臂与19.35兆瓦光伏矩阵构成一幅近未来工业图景。这个年耗电3.74亿千瓦时的用电大户,通过南方电网“1+N”综合能源服务模式,打造了“智慧空压站+光储+智慧路灯”的多元用能生态。其中,智能联控技术使压缩空气系统节能率达33%,年节电2957万千瓦时;厂区屋顶光伏年发电1698万千瓦时,叠加储能系统形成微电网,年减碳1.38万吨;1500盏智慧路灯通过智能调光实现60%节电率。广州南沙供电局营销部综合能源专责王劲锋说,这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通过整合军工技术与民用需求,探索出“智慧能源+高端制造”的可复制路径。
传统行业的低碳转身同样精彩。在横沥工业园的岭南穗粮粮仓群,3276.9千瓦光伏顶棚采用架空设计,使储粮温度降低3-5℃,年均发电310万千瓦时,满足园区50%用电需求,年省电费86万元。面对企业“想转不敢转”的痛点,广州南沙供电局创新推出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让企业“零投资”享受节能收益,投资方通过电费分成回收成本。全球首台潮汐式智能箱变在此投用,支持1.6倍超负荷运行;电鸿物联系统使光伏发电效率提升2%。目前,该模式已助力17家企业转型,其“发电+储粮+降本”三重效益正在全国推广。
创新赋能 产业充电网络与电力配套加速生态成型
作为南沙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核心,广汽丰田第五生产线的电力配套建设创下6个月完工纪录,这得益于广州供电局首创的“双经理网格服务”——客户经理与项目经理协同作战,实现全流程无缝衔接。针对新能源车主充电焦虑,南沙在全国率先推出“订车即报装”服务:车主购车时同步提交充电桩申请,供电部门提前规划施工,实现“车到桩通”,服务全流程时长压缩40%以上。目前,南沙已建成智能充电桩超5000个,构建起“10分钟充电圈”,支撑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百万辆。
“电力配套速度决定产业转型速度。”广州南沙供电局黄阁供电所员工仲礼鹏介绍,2025年大湾区双碳服务中心将挂牌成立,打造服务政府算碳管碳、企业降碳易碳的创新平台。未来,南沙还将深化与港澳电力规则衔接,探索跨境绿电交易及氢电耦合技术,目标到2030年清洁能源占比超60%,让绿色电能持续为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李文梓 王颖)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双试点”改革的供电公司走出标杆之路
当夜幕降临,深圳前海灯火璀璨,智能电网如城市血脉般为这片改革热土注入澎湃动能。2025年,恰逢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挂牌十周年,亦是全国首家增量配电网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供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海供电公司”)成立十周年。十年间,这家肩负“双试点”(全国首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首批重要领域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使命的改革尖兵,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将“试验田”耕耘为“示范田”,为新时代能源革命写下生动注脚。
体制机制创新
打造电力改革“前海标杆”
身处“特区中的特区”,前海供电公司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构建起供电企业改革的新范式。在治理结构上,公司实行股东平衡机制,确保单一股东持股不超过50%,董事会决策需经多方协商,既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公司率先将党建工作写入章程,明确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形成现代企业制度与国企党建深度融合的“双螺旋”治理模式。
业务层面,前海供电公司突破传统供电企业单一管制业务模式,探索“管制+市场化”双轮驱动。其打造的“1+3+X”服务体系,涵盖园区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开发、租赁代理等三大产品类型,并延伸出虚拟电厂、电力鸿蒙等创新业务。目前,公司已建成全国领先的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平台,分布式光伏并网规模突破10兆瓦,其中嘉里中心屋顶光伏项目成为区域标杆,艾杰旭6兆瓦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光伏试点。自主研发的“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助力粤北人民医院年节电超200万度,相当于减少碳排放1500吨。
技术革新同样亮眼。前海供电公司打造的“五景一厅三平台”电力鸿蒙示范场景,实现配用电设备智慧联动、即插即用、远程升级等功能。在珑湾国际人才公寓,电鸿充电站让新能源车主体验“即插即充、无感支付”的便捷服务;在电力鸿蒙展厅,全息投影技术直观呈现电网运行状态,成为行业智能化转型的标杆案例。
服务升级
效率及创新走在行业先列
前海供电公司以“企业电管家”定位,将供电可靠性提升至世界顶尖水平。前海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仅1.71分钟,核心区域更是连续6年保持“零停电”,供电可靠率达99.9997%,比肩纽约、新加坡等国际都市。这一成就背后,是电网架构的持续革新:公司采用220千伏直降20千伏供电模式,节约土地资源5.6万平方米;创新“同心结”接线技术,实现客户侧故障“零感知”切换,供电保障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在服务效率上,前海供电公司首创临电共享模式,将临时用电系统由用户自建改为企业投资运维,设备循环利用率达80%,为客户节省40%成本。妈湾学校配套电力项目依托该模式,5天即完成通电,建设周期缩短92%。目前,公司为前海“20+8”产业集群提供“一对一”管家服务超4000次,年均投产容量20万千瓦,电量年均增速13%,成为企业用能升级的“专属电管家”。
服务创新同样引领行业:开具深圳首张电费全电发票,实现发票智能流转;完成全国首单港币支付内地电费业务,便利港澳居民生活;推出“移动E厅”线上平台,客户办电“一次都不跑”。该公司供电营业部经理马健表示:“从前海低压办电最快3小时、高压办电时长大幅压缩,我们始终让电力接入跑在项目需求前。”
前海供电公司还致力于将党建势能转化为改革动能,构建“1+3+6+N”全员经营责任制体系。通过三项制度改革,公司实现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员工能进能出,中层全员竞聘上岗,末等调整退出16人次,同级别管理人员薪酬差距达1.66倍。2024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上升11.34%,市场化业务团队项目开发数增长139%,故障复电时间缩短40.9%。
青年党员谢磊感慨:“全员经营责任制让每个岗位都成为‘赛马场’,大家干劲十足。”公司党委以“政治三力”为标尺,通过党员突击队、揭榜挂帅等机制,推动党的建设与经营发展同频共振。在电力鸿蒙建设、虚拟电厂运营等重大项目中,党员骨干带头攻坚,确保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十年砥砺,前海供电公司交出亮眼答卷:多项改革案例入选国家发改委混改典型、国务院国资委能源革命示范,供电可靠性、客户满意度等核心指标全球领先。面向未来,南方电网公司计划在前海打造更高品质的“绿色电、智慧电”引领区,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注入更强动能。在这片改革热土上,电力人正以奋斗的姿态,续写春天的故事。
(高佑军 刘懿 杨晶晶)
横琴自贸片区:“世界顶尖”电力网架让琴澳融合前景更美好
作为中国自贸试验区的标杆,10年来,横琴自贸片区着力打造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推动粤澳“四新”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据拱北海关统计,2015年4月至2025年3月,横琴自贸片区进出口总值达3006.5亿元人民币,其中2024年进出口值达215亿元。电力数据同样印证了这片热土的活力:十年间,横琴自贸片区用电量增长10倍,用电客户数增长近6倍,展现出强劲的经济动能。
广东电网公司珠海横琴供电局始终与横琴发展同频共振,以世界一流的电网和优质服务,为琴澳一体化提供强劲的能源引擎。
世界级电网
筑牢琴澳融合的能源基石
作为开放创新的“试验田”,横琴对供电可靠性要求极高。珠海横琴供电局生产计划部配网自动化专责夏子鹏介绍:“我们首创‘双链环’网架技术,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可在300毫秒内完成,用户几乎无感知。”从传统“单辐射”电网到“双链环”网架,从10千伏到20千伏全域供电,从人工运维到“电鸿”电力物联系统远程操控,横琴供电局以十年磨剑的匠心,构建起世界顶尖的电力网架——2024年,横琴实现供电可靠率100%,“零停电”纪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电网升级不仅体现在技术突破,更在于服务模式的创新。针对重大项目和粤澳合作需求,横琴供电局推出“电等客”服务:企业报装当天即可送电,实现从“客等电”到“电等客”的转变。澳门投资企业横琴·云谷广场2023年体验了“见面办成”服务,项目负责人感叹:“接电如同插插头般便捷,效率超出想象!”
软硬联通
打造琴澳一体化营商环境
2018年,全国首个自贸区供用电规则在横琴落地,明确电网企业将投资延伸至变压器低压侧,累计为89个琴澳重大项目节省投资2.57亿元。2023年,珠海横琴供电局推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供用电规则》实施,推动琴澳电力规则“软联通”。其中,“免计容”条款使工商业用户电房面积不计入容积率,2024年累计免计容面积超4500平方米,该条款已推广至珠海全域。
服务升级不止于企业。横琴供电局为澳门居民量身定制“贴澳服务”:设立澳门客户服务中心,开通数字人民币和澳门元跨境支付,上线四语种供电APP,编制多语言便民一本通,并与澳门电力公司实现业务通办。一项项创新举措,让“获得电力”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有温度。
在绿色发展领域,横琴供电局同样走在前列。副局长刘尧介绍:“我们打造了全国首个实体化运行的零碳建筑,获碳中和建筑金级评价标识,正将智慧能源方案向全区推广。”通过政企联建,横琴推动市政用电全面绿电化,建成全省首个供电局电力市场交易户,支持“澳车北上”的欧标充电桩电量2024年突破1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超7倍。
十年耕耘,横琴供电局以“能源引擎”驱动琴澳深度融合。未来,该局将继续深化电力改革,拓展绿色能源应用场景,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胡晓婧)
标签:广东,自贸试验区,澎湃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