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投资
安徽宁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惠及5万农户
作者:杨萍 2008-10-27
<P>“落花荡”,一个闻名于安徽宁国山城内外的秀丽山村——群山环抱,山峦起伏,山青水秀,绿村成荫。这里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田园景色外,独具特色的便是近年来茁壮发展的“农家乐”。</P>
<P>当笔者带着好奇的心情走进这远近闻名的“落花荡”时,却被眼前的另一番景色所吸引——崭新的低压绝缘架空线路、整齐的联户表箱、工艺完美的配变装置,还有那一排排醒目的标语“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于发电企业、服务于电力客户、服务于社会发展”,好一道异样的亮丽风景。</P>
<P>“你知道吗?两年前,这儿还是一个‘荒岛’。这里的农户大多数外出打工谋生,留守的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和上学的孩子,整个村庄寥无人烟。夜晚,电灯象‘鬼火’,夏天电扇1分钟转几圈都数的清,每逢刮风下雨都会停电,真叫‘苦不堪言’。2006年初,政府号召外出打工的农户回乡建设新农村,并鼓励我们好好利用资源。我们尝试开起了‘农家乐’。‘农家乐’刚起步时,由于电力供应不足,用电高峰期空调启动不了,客户都不愿来这里用餐,生意非常萧条,为此我家买了台7.5kW的发电机。不到一个星期,供电公司就把这里的线路改造好了,我买的发电机从此“束之高阁”。现在,供电可靠了,农家乐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了。今年,我们家还买了辆小车呢。现在村里象我这样规模的‘农家乐’已经有8家了,还有几家正在建设当中。”在“红楼山庄”,老板刘海对笔者说了这样一段话。</P>
<P>“小妹妹,现在这儿电灯可亮啦,电视机也不‘哑火’了,还有那个服务热线可方便啦,家里电灯不亮,打一个电话马上就有人来维修,我们也同城里人一样了!”农户黄大娘乐呵呵地对我说。</P>
<P>在汪溪供电所,笔者见到了所长刘玉成,他介绍道:“‘落花荡’工程,是我市首批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项目,总投资达25.6万元,整个工程改造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全面配合村庄建设规划、村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工程设计、设备选型到工程施工层层把关。在技术上,积极采用新材料,推广节能型非晶合金变压器、架空绝缘电缆的应用,高低压线路实行全绝缘化。改造后的配电线路可满足该地区未来15年的发展需要。再告诉你一个惊人的数据:改造前,该地区的用电量每月不到2000度。改造后,随着‘农家乐’旅游业的发展,现在每月可达到8000-10000度,用电量比以前增长了4-5倍。电气化建设不仅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供电企业的效益也得到了增长,这可是双赢呀!”</P>
<P>“落花荡”只是宁国市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宁国供电公司加快投入农村电网建设。2007年,投入资金1470万元,高标准完成了9个新农村电气化镇(街道)、33个新农村电气化村的建设任务。2008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2个电气化镇、15个电气化村的建设项目。2008年5月,在全省率先通过了B类“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达标验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得到了宁国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P>
<P>有着坚强的电力作支撑,宁国市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山区优势,大力发展小型加工业,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链。小型笋干加工厂、木材加工厂、制茶厂、拉丝厂、山核桃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全市中、小型农副产品加工厂有5000家之多,农村供电量由2006年的1.88亿kWh增加到2008年的3.01亿kWh(预计),增长率达59.44%,农户人均收入也由2006年的4600元增加到6600元,增长率达43.48%。</P>
<P>工厂越来越多了,“农家乐”越来越火了,用电量越来越大了,农户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了……</P>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标签:宁国,安徽,农村电气化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