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投资
江苏涟水“三管齐下”描绘农村电气化新蓝图
作者:乔勇 2009-01-09
<P>2008年江苏省电力公司投入9076万元资金用于涟水县农村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工程,日前,涟水县第二批按照新农村电气化标准建设的“18个电气化村、1个电气化镇”顺利通过淮安市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小组的考评验收,为涟水农村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P>
<P><STRONG>农网改造为乡镇工业发展助力</STRONG></P>
<P>五港镇工业集中区是涟水县5个工业集中区之一,为满足其用电需求,涟水县供电公司将该集中区纳入2008年涟水新农网建设项目,公司领导曾3次带领技术人员,会同该镇领导实地勘察,寻求最佳供电方案。2008年年初,五港供电所员工冒着严寒,日夜奋战在占地百余亩的工业集中区工地上,架设了10千伏线路1.6千米、400伏线路1.3千米,配电变压器8台,总容量3455千伏安,安装了42盏单臂路灯,两个月的任务30天搞定。电力先行营造了宽松的投资环境,外地客商纷纷来五港落户,集中区到处都是振奋人心的建设场面。目前,该镇在工业集中区已初步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进驻企业2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户,一年工业产值超过十亿元,跻身全市30家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行列。</P>
<P>“五港镇工业集中区能有今天的成绩,和县供电公司切实关心支持农村电网改造是分不开的,供电员工就是五港发展的电保姆和大功臣!”五港镇党委书记颜复如是说。</P>
<P><STRONG>电气化创建赋惠于农</STRONG></P>
<P>涟水灰墩办事处王嘴村,是“省级文明村”,经济发展速度快,农民收入较高,对电力的需求也较大。但是在创建电气化村前,电网薄弱,供电能力不强,许多农民买得起电器,却没有稳定、充足的电能供应,农民戏言:“煤油照打,电费照把;电压不稳,买了空调也白搭”。2007年,该公司将王嘴村列入电气化村创建项目,新架10千伏线路2.5千米,增加新型节能型三相变压器3台,单相变压器18台,配变总容量1690千伏安,改造村民接户线468户,平均供电半径缩小到160米,供电能力已达到了城市供电水平。如今,一进入王嘴村便让人感觉到了农村电气化的新气息:村道两旁新架的高低压线路和新型节能型变压器错落有致,312幢农家别墅式的两层小楼排列有序,各种新式家用电器早已普及,全村人均年用电量比创建前增加了81%。像王嘴村这样的电气化村,目前全县已经有28个。</P>
<P>据悉,2007到2008年,该公司共计投入228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电气化村(镇)创建,改造高压线路129公里,新增配变192台,改造低压线路232公里,惠及11349户农村居民,让他们彻底告别炊烟,进入了电气化时代。</P>
<P><STRONG>用心服务构筑和谐新农村</STRONG></P>
<P>涟水县供电公司高度重视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打造亮点,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真正体现涟水供电特色。</P>
<P>无锡老板吴占庆投资300万元在五港镇办起凯利电工材料厂。2008年6月的一场暴风雨导致五港变电所开关突然跳闸,厂里机器停转。如果不及时对填满铜料的铜炉进行水冷却,不仅炉内价值30多万元的铜料全部报废,还会引起铜炉爆炸,不巧的是厂里备用供水的发电机又发生了故障。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五港供电所兵分两路,一路组织线路抢修,一路开进厂区救援。供电所长徐锐急匆匆地从40多里外的县城赶回五港,转身又到附近的亲戚家,立马将正在吊楼板的吊车,连人带车请到了厂里帮助发电打水。结果铜炉和铜料都保住了,第二天吴老板专程给县供电公司送去了感谢信。</P>
<P>“始终紧密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流的供电服务”是该公司总经理陈伟忠永远不变的承诺。涟水县供电公司将继续加大对农村电网建设的投入力度,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经济的腾飞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电力保障。</P>
来源:江苏新闻网
标签:涟水,江苏,农村电气化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