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电力投资

电力投资

深港超高压电网互联三十余载——筑牢深港电力生命线(图文)

第三台500千伏联络变压器正式投运满一周年

作者:章芸菲 陈行 杨淑慧  2025-08-07

深圳供电局与香港的工程师、设备厂家联合检查电力设备。 王伟 摄

  在深圳龙岗,深圳变电站这一连接深圳与香港的电力超高压枢纽已默默运转三十余载。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互联的其中一个核心节点,它承载着两地电网血脉相通的历史使命。2025年7月,该站第三台500千伏联络变压器正式投运已满一周年,它的投运相当于在深港电网之间增加一个重要的供电通道,标志着深港电力互联迈入超高压“双通道时代”。

  电力互联渊源深厚 紧密协作共护安全

  深港电力互联的故事可追溯至1979年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电力需求激增,深港电力互联有效缓解了这一困境。1992年,深圳变电站建成首条超高压通道,1996年实现深港电力互送。作为两地电网彼此的重要“外援”,该通道在任何一方电力供应紧张时,均能迅速提供支持。深圳供电局变电管理一所深圳巡维中心安全监督员姚晓哲表示,从深港电力互联以来,深圳变电站一直仅有一条超高压电网互联通道运行,第三台联络变压器投运如同一次“质变升级”。

  升级之路并非坦途。姚晓哲坦言,2024年第三台联络变压器投运过程中最大挑战在于深港技术标准、管理流程的差异。为实现无缝衔接,深圳团队与香港的电力公司互换工作票模板、学习对方的组织措施和术语,并参考1992年深圳变电站首条超高压通道建设经验,将双方标准融入方案。“我们几乎提前编了一本深港电力词典。”姚晓哲说。此外,双方在关键节点采用相互见证、同步验收的方式,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极端天气下,深港电力互联的血脉情谊愈发凸显。姚晓哲回忆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袭港时的场景:“我们启动粤港电力互联机制,连夜抢修,确保两地电网始终紧密相联。”深港电力工人协同作战,成为大湾区应急管理的典范。为应对台风,深圳供电局曾组织对深港互联线路隐患点进行加固,并与香港电力公司协作抗风。姚晓哲表示:“电力互联不仅是技术合作,更是生命线工程。去年我们联合多方开展‘御风—2024’演练,优化响应流程,确保极端情况下快速处置。”

  推动能源绿色转型 携手合作向未来

  深港电力互联的另一重意义在于支持能源转型。深圳电网正加速向清洁能源过渡,互联通道也为未来“共享”绿色电力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目前,深圳电网每用3千瓦时电就有1千瓦时电来自西部清洁电力,本地化石能源发电量仅占全社会用电量约1/3。通过超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云南、贵州的水电跨越千里输送至深圳。双通道投运后,香港电网可引入更多内地清洁能源,助力其低碳转型。“清洁能源让深港在碳减排路上携手同行,电力互联承载着两地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责任。”姚晓哲表示。在“双碳”目标下,深港电力合作已延伸至绿电证书交易等新领域,为两地低碳合作开辟新路径。

  深港电力互通促进经济、文化、技术等多领域交流。近年来,深圳供电局将深圳变电站作为港澳大学生暑期实习站点,使其成为湾区青年了解祖国供港民生工程和电力建设的窗口。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深港电力互联正迈向更广阔的舞台。姚晓哲透露,基于人工智能的电网运维系统正在探索中,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将大幅提升可靠性。“未来可能实现多区域电网互联,让清洁能源在更大范围流动。”

  从1979年粤港电力联网到1992年深圳变电站建成首条超高压通道,再到2024年深港超高压双通道投运,深港电力互联见证了大湾区融合发展历程。每一次设备检修、应急响应,都是两地电力人用专业与责任书写的“双城故事”。从香港反哺深圳到双向保障,从人工操作到数字化管理,深港电力合作不断迈向新高度。

  (章芸菲 陈行 杨淑慧)

来源:南方电网报

标签:深港超高压,电网互联,深港电力,生命线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