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供电公司反窃电工作纪略
(本网讯)进入9月秋高气爽,预示着秋后收获季节降至。而笔者于9月14日在淮安市淮阴供电公司提前领略到他们获得了一份收获。这就是该公司自成立反窃电治安办公室以来,在淮阴公安分局进驻人员的鼎力配合下,运用法律武器扎实开展打击窃电犯罪活动,顶住各方压力,斩断盗窃电能的“黑手”,在历经四个多月的艰苦工作中共计查获处理窃电户48户,追补电量350249千瓦时,追补电费194829元,违约使用电费270773元。
背景破析
近年来,优质的电能和电力服务推动了淮阴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然而,就有少数个体私营企业及居民用户对电是商品属性和窃电违法性认识不够,法律意识淡薄,利用盗窃电能来“创收”。据检查人员介绍,造成窃电蔓延的原因既有外在因数也有内部原因。外在因数一是设备成旧,该区有10家企业的配电设备均为七、八十年代产品,电压、电流互感器全部裸露在外,无法加封。二是少数企业法制观念不强,认为电费是其生产经营的一大成本。尤其是一些能耗高及经济效益差的用户支付电费是一大难题,于是就利用窃电来降低成本和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内部原因是少数营销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个别抄收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档案户通知稽查人员时,往往是一看了之,没有进行现场稽核,造成用户截留电量大,有的用户干脆把电度表拆下,报案称电度表被盗,以至电量无法追回。同时,个别职工思想不健康,内外勾结,与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串通一气疯狂进行窃电犯罪活动。仅两年时间里,就有几名抄收人员伙同社会闲杂人员熊某共作案107起,得赃款几万多元。而给供电企业造成了几十万元的经济损失。
窃电“花招”
该公司检查人员在查窃电过程中发现窃电形式和手段,花样百出。一是绕过计量装置用电、伪造铅封、倒拨计数器示数窃电;二是故意破坏计量装置窃电,改变计量装置的正常接线,造成计量回路故障,使电能表电压线圈失压或欠电压。电流线圈只通过部分电流。以熊某为首的盗窃团伙就是典型。检查人员在查窃电工作中有“三难”:取证难。用电检查取证分两步:一是窃电现场的取证,二是窃电时间的取证。窃电现场需要摄影、摄像,取证行动只要动作快,这一点不难做到;窃电时间的取证十分困难,通常窃电者只承认窃电时间一天、二天或一、二个小时,虽然根据判断时间并非如此,但却缺乏足够的证据;定量难。窃电违法、窃电犯罪司法机关也承认,但具体定量成了难题。处罚窃电只能按现场抓住的窃电器容量乘以当时的窃电时间。执行难,取证和定量的难处直接导致无法走刑事起诉的路子,处罚也只能视现实情况定。如居民窃电,就要看家庭经济情况,企业就要看其经营情况而定,这样也给窃电分子留下了讨价还价的空间和余地,也给说情者打开了方便之门。
“堵 洞” 打击
为了加强营销管理规范用电秩序,该公司党政领导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加大用电营业普查工作力度,下大力气进行专项治理。对内出台了员工自用电管理规定,将所有员工尤其是住外员工的姓名、住址、电表信息、所在公变名称等进行详细的专项登记,并于每月初对各户电费在公司公示栏中予以公示,将员工的用电完全纳入公司的自用电管理工作中,使公司员工的自用电管理纳入了规范化轨道。 同时对抄表人员抄表不到位、随意估抄、漏抄,以及利用职务便利执行低电价等违章用电的行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对外抓紧更换城区老化腐烂的电度表箱,并加封、加锁,更换所有机械表,所有表计进行三封处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电力法》、《供用电规则》,普及法律知识,使广大城乡居民群众认识到窃电就是犯罪,并从各种渠道警示窃电的危害性和严重性。
为了依法打击违章用电及窃电行为,该公司于今年4月18日成立了反窃电办公室,聘请淮阴区公安分局两名经验丰富的公安人员协助工作,并于刑警大队密切配合。有了公安人员作坚强的后盾,工作人员不分白天黑夜、放弃正常的节假日出击检查,顽强工作,顶住各方说情、阻绕等有形、无形的压力,对该区工业用户采取“全部过堂”,对普非工业及个体私营经营户网吧、饭店、洗浴等建立检查档案,适时进行全程监控,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突击检查。在检查一家个体企业窃电过程中,因窃电手段隐蔽无法取证,检查人员“三进三出”,经过两个月努力,最终获取有力证据。在确认窃电事实后为了防止再行窃电,他们用电焊机将计量装置可疑处焊牢。工作中,有的同志在与窃电户拉扯过程中衣服被撕坏的、手脸弄破的时有发生,但他们心中装着国家的利益,为保护利益不受侵害,无怨无悔。经过一番卓有成效的艰苦工作,抓获窃电犯罪嫌疑人17名,其中主犯熊某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朱某等16人被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
标签:淮阴,反窃电,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