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道

管理论道

德阳:抓住用电“黄金季节” 把脉当前电力供需形势

  2005-04-07

阳春三月,随着民间所说的“桃花水”的到来,电力供应走出了枯水期,从3月中旬开始,我市不再实行限电。那么,进入新一轮丰水期后,是否真的就可以高枕无忧?工业生产、百姓生活与电力供应是否真能步调一致?刚刚过去的“电荒”给予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于4月5日采访了市电业局营销部负责人。

现状:需求不旺,一季度电力欠卖1.5亿千瓦时

春节后,随着全省电网电力供应紧张局面的缓解,目前我市的供电水平日均计划可达1800万千瓦时,但每天的实际用电只有1700万千瓦时左右。据统计,今年截至4月5日,我市的实际用电量12.88亿千瓦时,一季度的实际用电量仅占全年的18.8%(据预测,全年需求计划约为64亿千瓦时),与去年同期相比,欠卖电力1.5亿千瓦时。

业内人士分析,造成当下电力需求不旺的原因在于大负荷的用电减少。一些重点工业企业,在枯水期缺电时是要电大户,但眼下考虑到原材料价格和市场销售状况等对效益的影响,电力供应得上时,却没能正常生产。从全年来看,这种电力供需不平衡即是所谓的“倒挂”现象。

预测:丰水期基本满足需求,枯水期依然不容乐观

随着各江河流域来水的逐渐增加,以水电为主的四川电力,电力供应的确有了明显的转机,再加上新投运的20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的辅助,目前基本能满足市场需求。“一般来讲,从现在一直到10月中旬这几个月期间,德阳不会缺电。但在电煤供应短时间内还不能得到根本改善的情况下,今冬进入枯水期后,电厂能否有电煤保证未能预测,因此,电力供应仍不容乐观,电力缺口依然会存在。”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所谓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主要是指7月末至8月持续高温干旱等气候因素影响,可能会造成全网高峰时段供电能力不足。下一个枯水期,由于电煤供应仍将持续偏紧,预计不能满足全网火电厂满发的需求,因此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供应依然吃紧。枯水期正值年末岁初时节,也正是生产任务和经济指标画句号的时候,各大企业加班加点生产,给本来就显得吃紧的电力供应造成更大的压力。

“如何用好用足丰水期的电,对我市的工业生产和经济持续增长至关重要。假若我市电力需求不旺的情况得不到改善,工业企业不能够抓住丰水期电力供应充足时满负荷运转加紧生产,就会又把电力供需矛盾集中到下一个枯水期,不但给电力调度带来极大麻烦,更不利于稳定。”这位负责人说。

支招:将枯水期强烈的用电需求向丰水期转移

总结上一个枯水期遭遇“电荒”的经验教训,针对目前我市电力供应与电力需求季节上的不对应性,市电业局为我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避峰用电提出建议:努力将我市枯水期强烈的用电需求向用电的黄金季节丰水期转移。

一是加紧电网建设和改造,提高电网的输电能力。可喜的是,建于罗江的50万千伏超高压变电站今年6月将投入运行,将使川西段面电网卡脖现象得到缓解。多年以来,德阳的主供电源来自江油和成都,一旦江油的发电机组出现故障停机,成都的送电导线切面有限,就可能出现供电“卡脖”现象,去年就遭遇过几次这样的尴尬。罗江50万千伏超高压变电站的投运,意味着在网络可供的情况下,德阳能使用上从西北、西昌方向来的供电。

二是优化调度方案,合理安排输变电设备检修。在检修时间安排上,错开丰水期,从1月即着手进行;在手段上,开展带电作业,尽可能减少因检修停电对供电的影响。

三是协助企业分析电价,认真测算成本。鼓励企业利用丰水期电价相对较低的优势,做好产品、半成品的储存,将不可储存的电力转化为可储存的企业产品和半成品,并把生产设备的检修安排在枯水期,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从而充分利用丰水期加大生产力度。

四是建议政府将年终目标考核分解到季度。3月中下旬,市经贸委、电力部门用了两周时间,一起深入5个县(市、区)与分管领导、招商和电力部门负责人及企业代表座谈,宣传用电形势,分析今冬枯水期用电状况,千方百计说服各地把枯水期的用电需求转到丰水期,建议政府将年终目标考核分解到季度,缓解企业年终生产压力,确保GDP的稳步增长。

五是建议加大新上项目提前投产的力度。过去,各种技改项目、招商引资进来的项目多是年初定计划、年中实施、年末投产,投产时正值缺电时期。因此,电力部门除自身加快配电设施的建设进度外,也希望各职能部门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简化程序,缩短新上项目的实施周期,使这些项目尽可能提前在丰水期受益。

六是将在7、8月迎峰度夏时期,提出“必要时把办公环境用电调高1度(千瓦时)”的倡议,节约空调用电,以缓解可能出现的短暂的全网高峰的压力。

寒冷的“电荒”足以让人们认识到节能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只有政府、各相关部门、企业、市民并肩努力,工业生产、百姓生活与电力供应才能步调一致,我们才能迎来既保经济发展、又保社会稳定的春天。(记者  罗漫)2005-04-07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德阳,电力供需,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