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微弱的烛光,李其明夫妇在做晚饭
新华网浙江频道5月30日电 ——在昏黄的烛光映照下,住在大山里的李其明点着了柴火,开始烧晚饭。他说:“我在这里生活了50多年,家里一直没有电,蜡烛也挺贵的,我们晚上一般用柴油灯。”
——半个多月来,洞头海岛村南策村终于又响起发电机的声音,村民们又可以用两个小时的电了。由于近段时间柴油涨价,村里人连每个月50元钱的电费也掏不出来了。
对很多浙江人来说,“不通电”几个字几乎不在他们的思维范围内。但到现在为止,浙江还有2819户人家没有通电,他们散布于崇山峻岭、海隅孤岛。
前几天,省电力公司与温州电业局等7个单位签订责任书:到今年年底,浙江省境内尚未通电的2819户百姓确保用上电,实现我省“户户通电”。
到今年年底之前,这些浙江最后的无电户都将告别没有电的日子。近日,记者专程赶往绍兴、温州,体验浙江最后的无电人家的生活。
南策岛:用不起的发电机
已经是5月底了,海风吹在脸上还是有些阴冷,岛上下起小雨,陈成良看了看天色,披了件军绿色的旧布衣就出了门。
陈成良是洞头县东屏镇南策村负责维护发电机的,从他家到山顶的发电机房是一段不长的山路。12年来,这条弯弯的石子路陈成良走了无数次。
惟一的电机珍贵的光明
这是半个多月来,南策村第一次响起机器声。由于发电用的柴油越来越贵,村里人连每个月50元钱的电费也掏不出来了。当天,在村口码头开小卖部的陈加德和其他村民你一元我两元地凑了几十元钱出来,让陈成良帮帮忙,开一个小时的发电机,给手机和应急灯充充电。
东屏镇下派到南策村的驻村干部黄应强说,南策村处于洞头最偏远的南策岛上,交通十分不便,村民们一直无法用上电网电源,以前依靠蜡烛、煤油灯进行照明、生活。十几年前,省里有关部门援助了两台小容量柴油发电机组,村民们这才能够在晚上享受到几个小时的光明,现在机器年久失修,再加上维护成本越来越高,最近一段时间连短短几个小时的供电也不能确保。
年轻人大多搬走了
在村口小卖部,一群妇女听说记者是到村里来体验没电生活的,都围了上来。“没电的生活?那还用说,苦得没话说。”一位抱着小孩的妇女说:“现在还好,到了七八月份,天热起来,电扇都没有,那时候才叫真的苦呢。”
小卖部老板陈加德今年已经50多岁了,说起缺电有一肚子的话说。“我们这里空气好,海鲜多,就是缺电,遇到台风,就是一个孤岛了,和外界完全断了联系。手机倒是有信号,可是,充不上电,也是白搭。”
上了年纪的人还可以忍受这样的生活,年轻人可受不了。村民们说,原先岛上的400多人现在只剩下了200多人,其他的都迁到了洞头本岛,还有些村民把孩子送到了县里念书,也就跟着出了岛。
趁着天亮赶紧吃晚饭
黄昏时分,出海打鱼的男人们开始陆续回来了,一艘接着一艘的渔船靠上了码头,村里渐渐热闹了起来,人们聚集在陈加德的店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6点多的时候,陈加德招呼大家,“快去吃饭吧,再不吃就天黑看不见了。”记者就着天光在陈加德家吃完饭,天就黑下来了。陈加德点起了蜡烛,昏黑的房间里燃起了暖暖的光明。
因为没有电,大家闲得无聊,开始摸黑串门。摇摇晃晃的烛光下,我们坐在陈加德的客堂里,和邻居们聊天。
第二天凌晨4点,天刚蒙蒙亮,村民们已经三三两两驾着渔船出海了。清晨时分,吃过早饭,陈加德特意驾船送记者回洞头本岛。在分别的时候,陈加德一再地告诉记者,等通电了,一定要再到南策来看大家,那时候,村民们的日子肯定要比现在更好。
枫香岭:吃了58年的烛光晚餐
经过约一个小时的行程,记者爬上了海拔700多米的枫香岭,同行的还有新昌县供电局工作人员老吕和小杨,他们是前来给住在枫香岭上的李其明夫妇安装太阳能发电机。
李其明今年58岁,妻子潘青珍54岁,他们在大山上已经生活了一辈子。他们有一对儿女,女儿出嫁到了外地,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难得回家一趟。如今的大山上,就生活着他们夫妻俩,平日里他们养黄牛、养蜜蜂、种水稻,喝山泉水,呼吸着新鲜空气,过着仿佛世外桃源的生活。但是,只有夫妻俩才知道,桃源的背后,却是几十年无电的日子,因为没有电,他们几乎与现代文明隔绝,儿子、女儿也不太愿意回家。没有电,他们有挺多的遗憾。
听收音机是惟一的娱乐
到李其明家不一会儿,天色就暗了下来,潘青珍张罗着做晚饭,到厨房去的时候,她点上一根蜡烛。“以前我们不舍得用蜡烛的。以前儿子要读书,用钱的地方多了,所以我们就用柴油灯。柴油灯有一股味道,闻的时间长了,头会痛。每天晚上,全家聚在柴油灯下,儿子读书,我们两人在灯下扎扫帚,每天干到晚上11点,第二天到山下去卖,换钱给儿子交学费。现在儿子在上海一家汽车厂工作,我们生活宽裕了,就用蜡烛了。”
吃了“烛光晚餐”,周围便陷入一片黑暗和寂静。李其明靠在椅子上,打开了收音机。夫妇俩说,他们每天惟一的娱乐就是听收音机,这也是他们和外界的惟一联系渠道。潘青珍说:“20多年前,我刚嫁到山里来的时候,就开始听收音机,当时收音机还是个稀罕东西。如今我们已听破了好几台收音机了。”
在李家,几乎没有用电的东西,电扇、电视、冰箱、洗衣机,统统没有。“不是没钱买,而是根本用不着。”李其明笑着说。
有电了先买台电视机
李其明说:“自打出生起,我就没有用过电。没电的生活过了50多年了,以前没觉得有啥不习惯的,可是,现在觉得电太重要了。儿女出去了就不想回家,老婆天天吵着看电视。”但是,李其明的儿子几次催促他搬家,他迟迟没有答应。李其明有自己的理由,搬下山后,村里没有田给自己种,而在这里,养牛、养蜂、种药材都能挣钱。再加上一辈子住在山里,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清闲生活,下山居住,恐怕会不习惯。
不过,山下的生活,其实对他们还是有很多“诱惑”的。“我下山的时候,看过一次电视,真好看。如果在家里能看电视该多好。”潘青珍羡慕地说。
前几天,听新昌县供电局的同志说,今年7月底准备给他们通电,夫妇俩非常高兴。潘青珍激动得好几个晚上没睡着觉,一直在想,有了电以后买些什么。最后,夫妇俩默契地表示:“通上电,先买台电视机。空调、电风扇,就不用买了,山上冬暖夏凉,用不着。”
◆后记
记者从新昌县供电局了解到,给李其明装上太阳能发电设备需要4000元,可以保证80瓦~100瓦电灯用电。同时为保证电视机用电,还要加一个逆变器,需2000元,这些设备都由供电局购买,并移交给民政局,由民政局交由用户使用。
新昌现有15户“无电户”,有几户与李其明情况类似,他们就利用太阳能供电。其他有的是直接送电,或者动员其搬家,总之因地制宜,保证能让家家用上电,彻底告别无电生活。
◆链接
温州市电业局已经决定在南策岛设立供电台区,所需资金由当地电力部门和当地政府共同承担,预计工程于2006年底全面竣工。
(陈志华 谢作尾 金毅 徐健 杨鏐)
标签:浙江,户户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