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新闻网讯(崔浩杰 梁娟 杨青山)7月22日零时起,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遭遇强降雨天气过程,最大点降雨量达364毫米。受其影响,莱芜区大王庄镇石屋子村、朱家峪村附近发生山洪灾害,局部电力设施受损。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电力应急物资保供战就此打响。
“急需10千伏变压器成套设备20台、发电机8台!”7月23日11时,国网山东莱芜供电公司的应急调拨申请传到国网山东物资公司供应链运营中心。此时,该中心的供应链运营平台ESC屏幕上,全省460家供应商、131座仓库的资源数据正实时跳动。
国网山东物资公司应急物资管理专责李鹏飞指尖轻点鼠标,涵盖实物库存、协议储备、供应商动态库存的全量物资资源池即刻启动智能匹配。11时30分,20台变压器、8台发电机的货源全部锁定:淄博仓库4台、泰安仓库10台、济南非灾区仓库6台变压器,8台发电机则由省应急储备库统一调配。全部过程仅用时30分钟。
“调拨指令已下达,立即组织出库!”淄博、泰安、济南供电公司和省应急储备库的工作人员立即行动起来。搬卸、清点、装车,暴雨后的闷热里,大家全然不顾汗湿衣衫。13时56分,首辆满载变压器台成套设备的运输车从淄博仓库率先驶出,车身上“电力应急”的标识格外醒目。其他设备调出单位均在2小时内完成物资出库装运,6辆运输车先后奔赴莱芜。
“淄博车辆已过章丘收费站,泰安车辆即将进入莱芜界。”国网山东物资公司供应链运营中心的电力物流服务平台(ELP)上,6条运输轨迹实时更新,配送专责徐新源紧盯屏幕,通过“运输监控”功能精准掌握车辆位置、行驶状态和沿途天气。这套数智化监控系统就像“千里眼”,让物资跨市运输全程可视可控,为后方调度决策提供精准支撑。
18时整,最后一辆运输车稳稳地停在国网莱芜供电公司抢险物资指定接收点。“这些抢修物资来得太及时了!”国网莱芜供电公司物资部副主任关朋看着陆续到位的设备,难掩感动。
从11时接到需求到18时物资全部抵达,短短7个小时,山东电力用“数智赋能+高效协同”,在山洪灾后的抢修战场上划出一条清晰的“物资生命线”。
此次应急调拨,30分钟资源锁定、2小时出库装运、7小时跨市抵达的“山东速度”,印证了山东电力应急物资响应体系的高效协同;从资源统筹到运输管控的全链条数字化,彰显了“数智化”的硬核实力,让应急保供真正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精准”的转变。
标签:山东电力,应急物资,跨市驰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