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冰山一角就更容易显露。曾经,在经济高增长、电力装机和电网规模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窃电这一热门话题逐渐冷却。但今日进行客观审视,窃电之疯狂,并未因关注的减少而有所收敛。近年来,窃电犯罪日渐呈现网络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特点,对电网安全与效益、社会安全与风气构成了严重挑战。
重拳出击打击窃电犯罪,正当其时。
今年6月,南方电网公司印发了开展用电营业普查的通知,预计通过用电普查,全网将增加电量1.5亿千瓦时以上。在用电普查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查违章用电与窃电。
近年来,公司很多供电局在反窃电战线上取得了积极的成绩,例如东莞供电局曾经查处一个窃电团伙,追缴金额3961万元。本期报道将结合深圳罗湖供电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揭开窃电与反窃电战线的面纱。
漆黑的夜晚,暴雨倾盆,局长一声令下,数十人全副武装登上中巴车,直奔案发地。嫌疑者发现不妙,打开围栏,3条大狼狗疯狂地扑了过来……
这惊心动魄的场景,不是银幕上的大片,不是现实中的警察抓悍匪,而是去年9月罗湖供电局反窃电工作中的一幕。此次“战斗”,也拉开了罗湖供电局新一轮反窃电战役的序幕。
某商场窃电遥控装置。(深圳罗湖供电局供图)
仅仅5分钟,反窃电人员就剪下20多米的电线。
深圳罗湖供电局反窃电人员在清理一城中村私搭乱接电线。
偷你的电,你能奈我何?
为了一探反窃电战场的真实情景,8月15日上午9时,记者跟随罗湖供电局6名反窃电员工,走进了一城中村。
狭窄的巷道里有很多水产品批发摊位,大功率的冷藏柜、空调嗡嗡作响。进村不到10米,计量及用电检查班长袁国权的手就指向楼房的各个角落,很多窃电接头明目张胆地搭在公共线路上,接到哪家哪个摊位一目了然。也有个别“高明”的人进行了一点伪装,或者让接头隐蔽起来,或者把窃电线路做成网线模样。当然,这些都没能逃过供电员工的眼睛。
“这幢房子背后,曾经因为窃电,电死过一个人。”技术员陈韶明带领记者走到一处380伏的公共线路旁,这里窃电的接头如同乱麻,陈韶明刚掏出胶把钳,突然冒出一股刺鼻的焦糊味,紧接着就升起浓烟,在嗞嗞作响中,很快变成火苗,沿着电线一路烧起来。“快往后退!”他领着记者迅速后撤。此时,楼上不同的窗户里探出几个脑袋,一脸阴沉地盯着我们。
我们都戴着安全帽,在这里,安全帽的功能多了一重。曾经有人从楼上扔东西下来攻击反窃电员工,黑恶势力也多次当面进行威胁。协助办案的派出所民警曾劝告供电人员“去那里要多几个人”。
该城中村窃电之疯狂,并非因为打击不力。事实上,反窃电员工每天都要到这里进行一次安全宣传、剪收窃电线路。但在类似的很多特殊区域,用户窃电具有某种传染性和群体性,大家觉得法不责众,不用白不用,谁不窃电谁吃亏。
窃电出现新态势
如果说城中村一类的窃电是“小打小闹”的话,那另外一些个案则令人触目惊心:某商城,窃电200多万千瓦时;某桑拿中心,窃电40多万千瓦时;某些单位,不仅窃电自用,还明目张胆装电表进行“转供电”,用偷来的电发横财。仅今年上半年,罗湖供电局查处的偷漏电行为已达56起。
据介绍,现在大宗窃电呈现以下几大特点:首先是数额巨大,由于变压器容量较高,短时间窃电就会产生很大电量,动辄数十万、上百万千瓦时。窃电者往往把窃电产生的“效益”用于自身挥霍,例如某物业公司大肆窃电后,其公司账上钱不多,老板却买房买车,出手阔绰,现在仍在想尽办法拒绝足额补缴电费。
其次是窃电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灰色的专业市场。现在,很多窃电采用遥控的方式进行,现场取证非常困难。例如某商场窃电时,对计量装置进行了改装,干扰装置伪装到接线盒背面,很难发现。每次反窃电人员前去检查,一到现场,其电工进行远程遥控后,表计便恢复正常。相关人士介绍,这些所谓的高科技窃电装置,有一个专门的灰色市场进行培训和安装。
三是窃电者“后台较硬”。有的窃电单位,反窃电人员连进门检查的机会都没有;有时提出意见,还会被喝斥。有的人窃电后,人赃并获,但却不愿配合缴费,甚至到处拉关系,托人说情,甚至进行威胁。记者曾经见识过这样一个窃电者,按照规定,他最少应该补缴900多万元。此公一身名牌,笑容可掬,并不将这事放在心上,而是随时将各路“神仙”的名字挂在口中。罗湖供电局局长江克宜说:“还真有些人帮他打过招呼。”
反窃电要有新思路
窃电分子中,“硬骨头”不少,但江克宜表示:“不能惧怕,要敢碰硬,坚决干掉它!”
从去年9月起,罗湖供电局拉开了新一轮反窃电战役的序幕。通过优化管理模式,改进抄表方式,完善线损管理,采取对馈线进行负荷曲线分析等技术手段,“电耗子”们逐渐现出原形。
针对有组织窃电、现场查证难等问题,罗湖供电局发动全局力量,并积极联合公安机关等部门,组成强大的反窃电合力。例如在今年查处某商场窃电行为时,反窃电人员前后三次行动,在进行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制订了详细的“作战方案”,最后一次同时出动了100多人,每个人都有明确的“作战任务”,打了个窃电者措手不及,还从垃圾桶里找到了新型窃电遥控装置,人赃俱获。最终追缴金额770多万元。
敢于大量窃电的单位,多少会有些“来头”。江克宜表示,反窃电,要善于“借力”,形成强大的综合力量,要积极汇报、沟通,争取政府、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并要善于发挥新闻媒体的力量。例如某商场窃电证据被查明后,先按规定对其进行了部分停电处理,之后在社会媒体上进行报道。报道推出的第二天,商场老总找上门来,“我们的形象毁不起,你们别报道了,我们交钱。”第三天,追缴金额如数到账。
还有一些单位属于“惹不起”类型,近乎公开偷电并卖电赚钱,反窃电人员想进大门,还要看对方脸嘴行事;想对计量装置进行检查,那是压根没有可能。为此,罗湖供电局及时向政府和有关单位汇报,争取支持。另一方面也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在今年的“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中,罗湖供电局选准时机,在“六走进”过程中,对其计量装置进行检修,之后将计量装置移出围墙,装到了高压线下面,让高压线当起了看门神,彻底杜绝了其窃电机会。目前整改单位每年的止损电量超过100万千瓦时。
截止7月底,今年罗湖供电局查处窃电涉案金额3900多万元,已收回1700多万元。按计划,今年罗湖供电局将完成对74条专线的排查工作。
当前窃电行为具有六大特点
●群体性窃电,具有传染性。在城中村,窃电者觉得法不责众,不用白不用,谁不窃电谁吃亏。
●单位窃电,数额巨大。在已查处的多起窃电大案中,涉及金额以千万计。
●“后台窃电”,难以查处。某些窃电“大户”社会关系错综复杂,一旦查处,不乏前来说情甚至进行威胁者。
●“霸王窃电”,明目张胆。某些特殊单位窃电甚至转卖电,但极难对其进行查处。
●技术窃电,难以取证。一些窃电技术越来越高明,给及时查处和现场取证带来困难。
●窃电黑市,网络化发展。当前逐步形成了一个灰色的专业窃电市场,包括设备生产、技术培训、推销服务、安装施工等业务,并且逐渐呈现网络化特色。||||
短评:反窃电要敢于亮剑
日前,某市城中村再次停电,舆论再次对准供电局。
其实停电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窃电者私搭乱接,线路过负荷引发跳闸。责任怪谁?无论如何解释,如何委屈,供电企业总有脱不完的干系。
窃电行为是一个社会的“毒瘤”,不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干扰正常的经营管理,而且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极易引发跳闸、火灾等事故。这一现象还有恶劣的示范效应,如不加大打击力度,在当前的形势下,极易蔓延。
面对猖狂的窃电现象,回避与隐瞒绝不是出路。无论是偷偷摸摸的窃电,还是肆意妄为的“明抢”,都是对国有资产的肆意侵占,是对法律尊严的狂妄践踏,是对电网安全的粗暴挑战,是对公众安全的野蛮触犯。
固然,反窃电斗争面临很多困难,加大反窃电工作,也许会暴露自身工作的不足,也许会影响电费回收率,也许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但是,作为国有资产的守护者,与窃电者作坚决斗争,义不容辞。窃电形势越是复杂、越是艰巨,反窃电工作越要敢于亮剑,敢于旗帜鲜明地进行斗争。
罗湖供电局在反窃电过程中,遇到很多压力,说情的,威胁的,络绎不绝,来头都不小,如果让步,成绩就将功亏一篑。这种时候,坚定信心,敢于亮剑就格外重要,自古邪不压正,再大的来头,如果做了亏心事,那也见不得阳光。
打击“电耗子”,一定要形成强大的合力,领导干部要积极支持、主动参与,让一线员工大胆工作。同时,要通过营配信息集成和优化工作流程等方式,进行科学分析,精准出击,以求事半功倍。
当前,反窃电工作任重道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要树立长期作战的准备。作为供电企业,还要加强向地方党委政府的汇报和沟通,争取司法、公安的大力支持,加强与媒体的沟通配合力度,营造反窃电的浩大声势,对窃电网络和市场进行综合整治。
面对不法分子,只有敢于亮剑,才能取得胜利。
症结:窃电黑市何时了 窃电呈现网络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特点,打击难度加大
在百度输入“电表怎么偷电”,显示结果有611000个;输入“窃电器”,显示结果有53100个。部分网站公开出售窃电技术和窃电设备,手机、QQ等联系方式“一应俱全”,有的还打出“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真诚合作、货到付款、假一赔十”等“保证”。
相关人士介绍,现在窃电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隐蔽产业链,从设备生产、技术传授一直到设备安装或接线施工等,形成了“全产业链”的“专业”队伍。在侵占国有资产、危害正常用电的窃电者背后,是一个以窃电市场为生的灰色群体。
南方电网公司市场营销部营销服务处处长谢兵说,现在窃电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增大了查处取证的难度。一些所谓的“节电器”、“无功补偿装置”等,事实上都是不折不扣的窃电装置。相比窃电量本身,窃电行为所造成的恶劣示范效应,后果更为严重。
在某城中村,罗湖供电局副局长薛冰告诉记者,这里就有一个“专业”的窃电市场,很多用户窃电,自己并不动手接线,而是出钱请“专业人员”安装。记者曾经在这里看到一个窃电接头,的确“很专业”。现在,还有一个曾在这里“从业”的“专业人员”,正在狱中服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户介绍,很多“专业人员”频繁地向他们推销“节电”设备和技术。某“专业人员”帮他算过账:劳务费加电线,最多几十块钱,即使被供电局剪了线,多的也赚回来了。而且大家都偷电,个体偷电数量不多,“法不责众,不偷白不偷,傻瓜才不偷。”
记者就窃电现象采访某小区一位电工时,这位电工竟然套起了近乎,询问记者能否帮他弄到铅封。据了解,在某些圈子内,会不会偷电,能不能偷到电,俨然成为了一种能力的标志。很多窃电者觉得自己与供电局“斗”,挣的是窃电的“技术钱”,其乐无穷。同时觉得这种做法与普通意义上的盗窃不同。
事实上,窃电和普遍的盗窃并无实质不同,《刑法》中将窃电归类为盗窃犯罪。国内有很多窃电被判刑的案例,其中既有用电者,也有“技术人员”。例如,去年12月,湖北大冶市胡某因窃电9万余千瓦时,盗窃罪名成立,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江克宜表示,反窃电工作,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其中还涉及城中村改造、对某些黑恶势力的打击等,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必须要形成全社会的合力,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胜利。
应对:让“电耗子”无处遁形 线损管理是抓手,技术分析是关键
一直以来,公司领导对挖潜增效、杜绝“跑冒滴漏”现象高度重视,并从管理和技术上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赵建国指出,要全力做好经营指标跟踪分析监测,准确研判,及时应对,同时杜绝各种“跑冒滴漏”现象。公司总经理钟俊指出,要学会一手抓市场、一手抓挖潜。公司副总经理贺锡强要求,要用信息手段促进线损精细化管理,将线损管理从统计分析转变为线损监控。
现在,一张技术先进的大网,正在撒开,众多“电耗子”在这张大网前,将无处遁形。
某窃电“大户”自以为技术高明,供电人员前来检查,其电工远远地按一下遥控,计量装置立刻恢复正常,但他最终还是被“揪”了出来。他不知道,有很多供电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大量的动态数据分析,目的就是为了挖出他这样的“电耗子”。
谢兵介绍,反窃电技术非常重要,要优化抄表方式,结合负荷控制系统,研究负荷曲线的变化,对可疑点进行排查。在罗湖供电局,反窃电技术直接得益于线损管理的“三大法宝”:营配集成、网格化、滚动抄表。这“三大法宝”厘清了家底,使各项数据更加精确,为技术人员进行分析提供了基础支持。
罗湖供电局通过对标香港中华电力,对台区进行了合理的拆分与合并,优化了抄表流程,采取滚动抄表的方式,并充分利用营配信息集成带来的优势,实现了线损的“看板”管理,能够用红绿灯的方式进行直观反映,实现PDCA循环的可控,能够对线损进行全面地分析和监控。
罗湖供电局信息班班长杨京京做了一个演示,结合精准的数据,从片区到专变,通过对线损、负荷曲线的分析,抽丝剥茧,逐一排查,能够精准地实现对专变的动态分析和监控,各种窃电现象就此暴露。“电耗子”们不知道,他们绞尽脑汁研究如何窃电才不会被发现,殊不知,其一举一动,在精准的分析和监控面前,都被尽数收入眼底。
针对窃电分子采用遥控器控制计量装置、难以现场取证的情况,目前,罗湖供电局正在组织技术人员研制相关干扰装置。届时,窃电者的遥控器将“意外”失灵,取得其窃电的证据将更为直接和简单。
经过抓线损和反窃电工作,罗湖供电局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去年1至7月,累计线损为7.75%;今年1至7月,累计线损降至3.96%,相当于增加电量1.5亿千瓦时以上,其中因反窃电增加的电量约为3400万千瓦时。
(专题采写/摄影本报记者牛国栋 鸣谢深圳供电局新闻中心 深圳罗湖供电局)
标签:窃电,升级版,反窃电,形势,日渐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