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速览

行业速览

广州、深圳电网负荷连创新高 城中村配网改造经受“烤”验(图文)

作者:记者 冯俊程 通讯员 许潆予 陆英年 伍昭静  2017-08-04

W020170804225705683556.jpg

  在抢修间隙,广州供电局白云西郊供电所供电人员一边告知鸦岗村村民复电时间,一边安抚小女孩的情绪。 (南网报记者 李志杰 摄)

W020170804225705696397.jpg

  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马安山旧村北区公变负荷过高,宝安沙井供电所急修班员工拆除原有800千伏安变压器,替换为1250千伏安的新变压器,以满足该片区的用电需求。 (南网报记者 赖增鹏 通讯员 黄志伟 摄)

W020170804225705708682.jpg

  在广州番禺市桥电力抢修点,工作人员展示了连日来密密麻麻的抢修记录。 (南网报记者 李志杰 摄)


  近日来,南方地区天气进入“烧烤”模式,多地先后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受此影响,广州、深圳两市的电网负荷连续创下历史新高。


  高温下,穿梭在大街小巷的供电人通过全天候值守、快速抢修复电等紧急措施,在全力保障迎峰度夏可靠供电的同时,再次彰显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责任和担当,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理解和信赖。


  在这场双重严峻“烤”验中,持续推进的城区配网改造成果和价值进一步凸显。南网报记者连日来走访广深两地城中村,探访此次高温考验下的矛盾与真情。


  双重考验


  适逢连日高温,广深两地供电服务热线95598话务量剧增。广州供电局95598来电量仅7月29日一天就约4.6万通。其中,约80%反映片区停电问题,而该类问题约90%来自于城中村地区,而且集中在晚上7点至次日凌晨。深圳供电局95598服务热线也前所未有地忙碌。热线呼入在7月30日这一天达到了13.3万次的历史最高值,而日常情况下只有1万次左右,当晚10至12点更是达到了每小时4.1万次呼入量。


  综合连日来服务热线和抢修数据分析,广州停电区域多集中在白云、番禺、天河等区域部分城中村,均因配电变压器过负荷而频繁跳闸停电。而深圳多个区域也出现停电突发状况,在7月30日晚间至31日凌晨集中式爆发,停电区域同样集中在城中村及老旧片区。


  停电引发社会舆论关注,“我在网上也看到很多评论,有说供电局工作做得不好的,也有体谅抢修人员工作辛苦的。”深圳供电局市场营销部副主任何仁强说。


  “我们心里其实很委屈。”广州供电局市场营销部主任苏志鹏表示,“这些并不能代表广州供电整体水平。”


  “现在就像水库蓄水充足,但下游一些干旱地方不解渴,因为最后一公里的渠道或水管堵塞了。”广州供电局调控中心主网调度科科长刘奇解释道。截至目前,广州电网主网始终保持安全稳定运行,电力供应充足,停电不是电源性缺电导致。“最后一公里水管”便是客户端配网设备。部分城中村普遍存在用电“报小用大”、增容无序等现象,再加上部分村社配网设备老化,电网改造受阻,线路过载导致频繁跳闸。


  “电网建设就好比是对电源端设备与线路进行扩容,提升了供给量与输送能力,才能更好保障用电需求。”广州供电局计划部主任陈盛燃说,一旦电网建设推进受阻,部分区域就可能面临用电紧张局面。这一矛盾在城中村地区更加突出。


  仅以广州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城中村有304条,居住着600多万人口,村域面积共716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整个新加坡。由于长期以来用电不规范,每到夏季居民用电高峰时期,这些城中村就频繁出现停电。苏志鹏介绍,经过持续推进配网改造升级,广州供电局重过载台区从去年610个下降至今年6月底的380个。


  迎战高温


  停电骤增,95598客户服务热线和电力抢修人员也成了酷暑中最忙碌、最辛苦的人群之一。广州供电局95598呼叫中心一方面通过增加坐席数量,另一方面通过微信报障等互联网手段,24小时响应市民报障。深圳供电局客户服务中心将当班坐席员工作时长从6.5小时调整至12小时,且同时在线服务人数增加至65人,各班组负责人带头值守至凌晨,平均每人每天要接听100个客户电话。深圳供电局客户服务中心热线服务班副班长强春雨说:“我们每天会尽量少喝水,避免多去厕所。”


  “一天都在马不停蹄地处理停电跳闸。”广州供电局棠溪低压抢修驻点工作人员何启浩说,跳闸后要等设备凉下来才能合闸送电。等待时间最少需半个小时,遇到设备严重过负荷的时候要等更长时间,“有时候担心街坊着急或不理解,我们会派人在配电房边蹲守,直到复电。”


  深圳供电局新闻中心记录了这样一幕。7月31日晚,下个月即将晋升奶爸的深圳南山供电局低压班副班长鲍鹏飞,持续奔波在前线抢修已整整30个小时,根本无暇陪伴妻子前去产检。而此时,位于深圳最大的城中村片区——白石洲的下白石村变压器负荷过载导致故障,为了让居民尽快用上电,鲍鹏飞带着抢修人员赶往现场,直奔配电房。逼仄的空间内,50摄氏度的热浪逼迫汗珠直滚,检修服被一次次打湿,紧贴在他们的背上。即便如此,抢修人员顾不上擦汗,两手戴好绝缘手套,认真盯准送电的每一步。


  “来电了!来电了!”街面的灯亮了,聚在巷边的人群重拾起了笑容。压在抢修人员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他们蹭上抢修车,再次奔往下一个抢修点。


  为确保能够快速开展抢修复电,广州供电局一方面以街区为工作范围,在全市建立了55个低压抢修驻点,在居民用电高峰时段,安排了最多人数的供电抢修人员值班,将对客户的影响降到最低。另一方面,该局积极采取负荷切改、轻重载设备调换等其他措施缓解过渡期间部分城中村用电紧张局面。同时开发了抢修APP,可实现快速下单并实时跟踪抢修进度。同时,广州供电局开通城区配网改造快速立项通道,“只要解决好建设用地和资金,我们可以马上开工。”苏志鹏说。


  走访城中村


  连日来,南网报记者兵分多路密集走访广州、深圳多处城中村发现,随着城市配网改造不断推进,城中村供电状态对比强烈,呈现冰火两重天的状态。


  7月31日晚,深圳光明新区甲子塘社区的一些居民楼停电了,这里是深圳众多的城中村之一。在持续的高温下,对于“停电”的发生,居民们并没有感觉特别稀奇,但仍然显得很无奈。与甲子塘直线距离仅2公里外的玉律社区,同样是城中村,情况却大相径庭。社区4区的一家24小时超市里,老板彭先生安然地坐在柜台边,接过前来买冷饮的顾客的钱。


  几年前,尤其到了盛夏,用电激增让电力设备重载,导致频繁故障停电,民众叫苦不迭。


  “毫无征兆地就停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冰柜里的雪糕化掉。”彭先生说。负责该区域的光明供电局配电部低压班副班长陈水稳介绍,玉律社区的用电情况改变,来自于新增的一台1250千伏安变压器。


  8月2日下午5点,广州番禺沙头街沙头村,番禺供电局运行维护一班10多名员工正在紧张作业,安装街码、铺设电缆。现场参与施工的班长王颖新介绍,该城中村由于线路过载,已连续多日遭遇突发停电,他们正计划调整负荷,通过转供电来缓解线路压力。


  在他手机里,用来联系沟通工作的微信消息不断涌来,在凌晨也没间断,他们已连续加班几天几夜了。抢修期间,不时有骑车街坊路过打听“今天可以通电么”,每当此时王颖新总会上前耐心解释。当地街坊反映,停电大多集中在深夜。


  在数公里外的番禺南村镇,曾因成功破解城中村用电难题,而开创了着名“南村模式”。


  连日来,这个远近闻名的淘宝村经受住考验。广州番禺供电局副局长陈弘介绍,从2014年开始,通过政府、村社和供电局三方合作,能够因地制宜地选用经济技术最优的网架及台区改造建设模式。从去年下半年改造完成至今,这个4.7平方公里内聚集了600多户淘宝商户,流动人口达2.6万人,出租屋超过2700栋的城中村,没有发生一起因线路过载而跳闸。


  治本在于配网改造


  “城市发展这么快,但电网设备的增容跟不上,很多早已规划的工程迟迟未建。”深圳供电局安监部综合管理科科长梁健文说。深圳光明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邝兵也表示,电网工程的历史欠账太多。


  为解决城中村频繁停电、设备频繁跳闸等一系列供用电问题,广州供电局于2014年推动广州市政府印发《广州市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2014—2016年行动计划的通知》。3年以来,广州供电局共投入城中村改造资金60亿,政府财政补贴1亿,全市累计推动新增配变2874台,可满足130万千瓦新增用电负荷需求。


  期间,该局摸索出“公改专”“自筹资金新建台区”等行之有效的城中村用电改造举措,积极推动城中村用电难问题。


  经过3年集中整治,广州大部分城中村用电情况已明显改善。今年,广州供电局开展电网攻坚年,投资77.2亿元涉及项目近5000项,新增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3座,新增配电变压器2149台。广州供电局基建部主任陆国俊表示,今年新增规模相当于重新打造一个越秀区电网。


  根据深圳市政府出台的《深圳市2017—2018年城中村供电设施改造计划》,城中村配变重满载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城中村外来人口数量激增,房屋租赁市场不断升温,客户实际用电负荷大大超出报装负荷。此外,配套电力供应设施缺乏统一规划,难以落实新增配电站点以满足负荷增长,也是造成配变重满载的重要原因。


  根据计划,2017至2018年,深圳市城中村供电设施改造规划投资合计约35.7亿元,规划新建(改造)配电站607座,配变1506台,改造台区2243个,低压开关柜6552面,低压线路3458.5千米;更换电度表箱42564台,新建通信光缆214.0千米,智能电表67.7万只,覆盖低压集抄86.6万户。


  “城中村用电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供电局、村社、村民任何一方的共同努力。”苏志鹏这样认为,他直言道,城中村配电网不强大,就无法根本性地解决城中村频繁停电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推进配网改造仍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南网报记者 谭欢 帅泉 见习记者 时明明 王仁磊 通讯员 王志明 周庭 刘星


  ■相关新闻


  南网各单位全力应“烤”


  不仅仅是广州、深圳,南方五省内的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也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广东电网公司下属19个地市供电局中,7个地市供电局最高负荷创新高。无独有偶,广西电网公司统调负荷也在近日两次刷新纪录,最高达1766.18万千瓦;而海南在与台风“海棠”擦肩而过后,多地最高气温升至35℃以上,用电负荷也随之增大。


  广东、广西、海南各地的南网员工,顶着烈日与高温,奋斗在战高温保供电的一线,保障电网设备安全,保证“管理精益、服务精细”在高温下不打折扣,保障万家灯火。


  高温下,设备和员工都要防止过度疲劳


  “高温和闷热会增加居民、商场、工厂的空调使用频率,也是导致用电负荷创新高的根本原因。”珠海供电局系统运行部专责甘德树介绍,“用电量创新高后,会给供电网络和供电设备带来一定的运行压力,有可能直接导致变压器高温、线路接触不良的地方烧焦、有污染的瓷瓶击穿等。”


  因此,广东电网公司、广西电网公司、海南电网公司各单位,均采取相关措施应对此次高温“烤验”: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负荷走势,加强对输电线路和供电设备的特别巡视和维护,重点对满载运行的供电台区进行动态监测,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全力保障电力需求;进一步落实好应急预案,加派值班人员及抢修队伍,全力做好24小时应急抢修准备工作,确保用电高峰期间的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加强用电需求管理以及电网运行分析,科学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和检修计划,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确保重点用户、重要场合的可靠供电。


  高温天气往往伴随着抢修工作量的增大。“一天出动10次是家常便饭。”广东电网公司惠州供电局龙潭供电所所长王炜彦说。为此,惠州供电局各单位实行间歇轮换工作制,提高高温作业的轮换频次,缩短每人每次在烈日下的时间,降低工作强度,防止一线工作人员过度疲劳。


  除了合理安排工作强度外,巡维人员还配备了“百宝袋”。肇庆供电局输电管理所线路三班班长程昭荣说,每次出门他们都会背上自己的“百宝袋”:望远镜、测温仪、砍刀、镰刀、清凉油、藿香正气口服液、蛇伤药、食物、矿泉水等。


  红外测温、无人机、带电作业,技术手段助力高温保电


  在高温天气下,为保障电网设备健康“上岗”,广西电网公司各单位线路运维人员白天对线路进行全线巡视,晚上则开展夜间特殊巡视,通过测温分析,及时、全面地掌握变电设备在高温、重载情况下的运行状况,对设备隐患、异常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消缺,对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缺陷及时处理,防止高温天气下超负荷用电导致设备被烧断,造成停电事件。


  此外,广西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还采取人机巡视相结合的方法。7月31日贺州供电局输电带电班侯代荣等人用无人机对220千伏汇顺线开展隐患排查。“消除隐患必须不留死角。”侯代荣说。


  但在部分地区配网建设受阻的情况下,持续高温天气难免造成电力设备的超负荷运转。广东电网公司各单位针对部分超负荷较为严重的区域,除维持24小时应急抢修准备外,部分供电所派人在重复停电区域坚守待命,以便一有停电情况立马处理,尽可能避免长时间停电的情况。7月28日晚,佛山市禅城区多条城中村出现了用电超负荷停电,城区供电所随即增派人手进行抢修,直至第二天凌晨3点。处理完后仍然留守待命,时刻准备好处理仍可能发生的停电故障。


  除了对停电区域第一时间抢修复电外,为免影响居民用电,受高温天气影响地区的各供电局对部分线路故障采取带电作业方式进行抢修。8月2日14时,室外气温高达38℃,海口供电局城市配电管理中心带电作业班组孙立刚和他的工友们对110千伏金盘变电站10千伏盘西线#7处进行带电作业抢修。当孙立刚从起吊机下到地面时,身上密不透风的绝缘服已彻底湿透。


  南网报记者 冯俊程 通讯员 许潆予 陆英年 伍昭静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南方电网报

标签:广州,深圳,电网负荷,连创新高,城中村,配网改造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