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800千伏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面投产。图为±800千伏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四川段。安伟 摄
5月23日,重庆市南供电公司员工在对纳溪沟港的岸电设备进行投运前的调试。龚超 摄
5月15日,四川广安供电公司员工在川渝高竹新区帮助企业检查用电设备,并建议企业错峰用电降低生产成本。刘中夏 摄
端午假期,成达万高铁、成渝中线、渝昆高铁等10条在建高铁施工现场一派繁忙;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重点产业项目已集中开工;成都布局8个产业生态圈28条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迎来全新“路线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鼓点催征,步伐加快。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新时代成渝地区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引。
2021年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公开发布,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踏上了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巴山连蜀水,川渝一家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谋划推进,全力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4月2日,四川省统计局和重庆市统计局联合发布的《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监测报告》显示,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587.99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6.4%,占西部地区的比重为30.2%;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0%,与全国持平。三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电力如何助力赋能?6月12~17日,记者走访成都、重庆等地,探寻“双城”高质量发展中的电力实践。
推进川渝电网一体化
支撑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在位于重庆市铜梁区少云镇高碑村的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1000千伏铜梁变电站新建工程现场,施工人员分工协作,有序开展桩基施工、边坡作业、地基开挖等工作。目前,该工程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建设分公司特高压变电中心主任、铜梁变电站业主项目部副经理夏时宇指着川渝特高压工程建设示意图向记者介绍,该工程新建四川甘孜、天府南、成都东和重庆铜梁4座特高压变电站,变电总容量2400万千伏安。这4座特高压变电站将由总长度658千米的新建双回特高压线路连接。
随着工程的推进,这条特高压线路正一步步从规划变为现实,最终将川渝两地电网紧紧连在一起。
2022年3月,川渝两地政府联合印发的《川渝电网一体化建设方案》提出,优化川渝电力资源配置,推动川渝电网提档升级,促进互联互通。
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于2022年10月份开工,是我国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是连接川渝电源和负荷中心,构建西南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的起步工程。工程建成后,我国西南电网的主网架电压等级将从500千伏提升到1000千伏,进一步支撑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承接来自西北地区及西藏等地的电力,大幅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整体电力保障能力,更好地服务川渝一体化协同发展。
川渝两地产业发展充满活力,交流合作日益活跃,用电需求也随之快速增长。根据预测,“十四五”时期,2025年川渝最大负荷将分别超过8900万千瓦、3550万千瓦,分别比2020年增长64.8%、44.31%。
围绕优势互补、互联互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和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共同推进川渝特高压项目,充分发挥川渝电网能源资源汇集平台作用,实现四川、重庆、西藏等地风光水火储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开展电力电量余缺互济,提升川渝整体电力保障水平。
目前,川渝电网通过3条6回500千伏线路互联互济。国网重庆电力建设部建设管理处处长崔玉家说,该公司今年还将重点建设特高压配套送出2项、迎峰度夏电力保供21项、电网加强1项、重要清洁能源送出14项、电铁配套8项共5类工程。
未来三年,四川电网将进入提档升级“关键期”、工程建设“攻坚期”。今年,国网四川电力启动推动电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努力实现电力“上得去、送得出、进得来、接得住、下得来、用得好”。
电网跨越千山万水,连接千家万户。随着成渝两地经济互惠交织,在满足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的同时,川渝主网架从弱到强,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电力支撑。
优化电力营商环境
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要素流通与经济协同背后,是成都、重庆“双核”引领以及成都、重庆两个都市圈的辐射带动。其中,成都都市圈由成都市与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共同组成。重庆都市圈包括重庆主城21个区和四川广安市。
重大项目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抓手。成渝两地电网企业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为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助力城市“获得电力”指数攀升。
在成都都市圈,供电企业强化电网支撑,推出专属供电服务和能效服务,为重点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在成都市温江区的成都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和双流区的成都绿叶维信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血脂康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现场,记者倾听了企业对供电服务的评价。成都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能源供应负责人周敬东说:“温江供电公司为我们配置的专属客户经理满足了企业的用电需求。分时电价政策帮我们降低了用电成本。”成都绿叶维信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树林说:“去年4月,在双流供电公司的支持下,我们完成了冰蓄冷系统的建设。我们对生产基地建设用电很放心。”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加快,锂电材料等一大批绿色优势项目密集入驻德阳市、眉山市等地。
今年,德阳市全力推进建设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什邡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生产基地项目。该项目是落户德阳的百亿级重大项目之一。德阳市经济开发区的什邡市恒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参与项目建设。该公司总工程师刘述全说:“生产基地项目首条生产线成功运行,离不开德阳供电公司的贴心服务。”
眉山供电公司加快电网项目建设,提升供电服务保障能力,同时实行容缺受理、联审联批,将项目前期审批时间压缩超50%,保障了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企业发展。
在重庆都市圈,记者分别走访了位于永川区的重庆雅迪科技有限公司和位于北碚区的重庆新兴齿轮有限公司,为先进制造业的集群带动效应所震撼——重庆雅迪科技有限公司在永川成立以来,吸引35家配套企业前来落户;重庆新兴齿轮有限公司的合作企业和配套企业达400家。两家企业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均表示,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电力营商环境是他们最看重的发展条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广安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2021年12月27日,在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与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交界处,川渝高竹新区正式挂牌。这是川渝两省市共同批准设立的唯一一个跨省域省级新区。
2022年6月14日,国网四川电力和国网重庆电力共同组建的川渝高竹新区供电服务中心正式运营,实现了新区范围内用电业务跨省域“一窗受理、一站办理、一体服务”。
川渝高竹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钟超说:“供电服务中心营造了良好的电力营商环境,提升了企业、居民办电用电幸福指数,更有助于政府招商引资,极大增强了企业投资、入驻川渝高竹新区的信心。”
“川渝携手补链强链,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利于激发西部地区发展潜能,进而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李敬说。
聚焦“双碳”目标
促进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
重庆纳溪沟码头泊位旁,船主王海章缓缓放下线缆,在岸电智能控制柜上点击操作,很快就为船只接上岸电。“现在用上岸电,噪声和异味没了。”王海章说,与柴油发电相比,岸电噪声低、效率高、价格优,他们在锚地的生活越来越低碳、便捷。
港口岸电,给这座码头带来了绿色变革。随着更多码头用上绿色岸电,重庆正以清洁电能呵护一江碧水。近年来,国网重庆电力与政府相关部门联动,加快布局港口岸电系统,已在30个客货运码头建成64个泊位岸电系统,迄今船舶充电量达628.47多万千瓦时,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6265吨。
2022年9月,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四川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出台《推动川渝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同行动方案》。打开《方案》,“加快构建节约高效、清洁低碳的能源消费新模式”“重点深挖工业生产窑炉锅炉、港口岸电、矿山机械等方面的替代潜力”等重点任务映入眼帘。
国网四川、重庆电力积极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服务实现“双碳”目标,持续推动川渝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清洁能源大规模送出通道业已畅通。以四川为起点,两条银线分别连起川苏、川浙,将来自金沙江流域的绿色电力送往华东地区。6月23日,±800千伏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面投产,输电能力提升至800万千瓦。这是继±800千伏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工程后,又一条将白鹤滩水电站清洁能源大规模送出的能源“空中走廊”。
两大工程对于优化能源配置、保障电力供应、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绿色发展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电能替代在生产生活多领域发力。国网四川、重庆电力深入推进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生活服务等多场景电能替代,引导社会减排提效。
在充电服务领域,2022年,四川新能源汽车全社会充电量约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为高质量开展充电服务,1月16日,由国网四川电力联合成都城投能源集团开发建设的四川省充电基础设施监管平台及四川省充电服务APP“川逸充”上线。新能源汽车车主可通过“川逸充”APP找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运营的公共充电站并充电。
重庆市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也在加快。近年来,重庆市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国网重庆电力已建成涵盖“一环十射”高速公路的充电服务网络,在全市高速公路服务区投资建设了139座充电站、572个固定充电桩,覆盖重庆逾九成高速公路服务区。
与此同时,充电设施运维能力显著提升。6月份,国网重庆电力上线充电设施智慧运维系统。截至6月26日,国网重庆电力充电设施智慧运维系统累计接入充电站574座、充电桩2927个,故障识别准确率达90%以上,人工月均巡检次数由4535次下降至1039次。
唱好“双城记”,赋能“经济圈”。三年来,川渝地区电网企业牢牢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蓝图变为现实。
如今,川渝电网一体化深入推进,电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加快。这些都是电网企业全力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标签:川渝电网,四川电网,重庆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