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尽职免责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印发,明确58种情形可认定为“尽职免责”,为作风正派、担当作为、锐意进取的干部员工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进一步调动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是南方电网公司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落实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关部署取得的全新突破。2024年4月,南方电网公司率先在中央企业范围内开展尽职免责制度机制建设,历时一年打造出一份尽职免责“南网样板”,将为推动“三个区分开来”具体化和规范化贡献出南网智慧。
追本溯源 建立框架
尽职免责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法律依据在哪?只有搞清楚这些根本的问题,才不至于陷于经验主义,才能真正让免责者敢于理直气壮、行所当行,不至于进退维谷、瞻前顾后。
“尽职免责的基础是尽职,落脚点是免责,归根到底是对责任的研究和讨论”。南方电网公司法规部负责人表示,从理论上讲尽职免责属于行为责任理论的范畴,为尽职免责框架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法律依据层面,公司全面分析各类法律责任的构成,借鉴遵循共通的法律逻辑,形成兼具理论系统性与法律严谨性的尽职免责认定框架。
该框架呈现出“一体两面”的特点,既是一个尽职免责认定的框架,也是一个违规责任构成的框架,实现尽职免责与追责问责有机统一。从静态上看,框架包含2个认定维度、5项违规责任构成要件、5项违规责任阻却事由、8种免责类型及7种免责结果。从动态上看,要判定一个行为能否免责,第一步看违规责任的构成要件是否齐备,若部分缺失,就可以直接判定免责;若构成要件齐备,第二步看是否有阻却事由,如果有,也可以判定行为免责,如果没有则判定行为构成了违规。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认定框架,公司将框架中的8种免责类型单列。一方面,给予免责类型通俗的解释,比如情节轻微免责解释为“影响不大,可以宽容”,更高权益免责解释为“国家利益,人民生命,我不能不顾”等,让免责类型可知可感。另一方面,列明了每一类免责可以依据的相关法律条文,以示其法律上的正当性。同时,针对每一类免责,均找到了相应的司法裁判案例和纪委监委容错案例,以示其实践上的可行性。通过对8种免责类型的详尽解释,有效搭建起一座从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
“通过理清尽职免责底层逻辑,让人明白免责之理、免责之据、免责之鉴,这为破解实践中‘不敢免责’难题提供了制度性解决方案。”公司法规部负责人表示。
具象场景 破除桎梏
激发干事创业热情,首先要解除干部员工思想上的顾虑。如何有效解决免责标准模糊、尺度不一的问题,让尽职免责能真正落地,这是制度机制建设需要深入探究的内容。
“如果制定概括式、原则式、指导性的规范性文件,这种方式显然已不适应‘三个区分开来’具体化、规范化的要求。”公司法规部负责人介绍。为此,公司采取制定清单的形式,要素化、结构化地表达尽职免责情形,形成易对照、易执行的执规基准。
公司尽职免责清单共包含免责类型、免责情形、尽职行为等10个要素。其中,“免责情形”明确“在什么事件场景下,由于什么免责理由,对什么样的行为及后果可以免责”。“尽职行为”明确“如果要免责,应该做到的基本行为”,从而实现尽职免责对积极履职的保障。
“公司尽职免责清单的编制过程,既是公司宣贯‘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的过程,也是宣示公司以组织担当促进干部担当的过程,同时是广大干部员工积极参与、迸发干事创业热情的过程。”公司法规部负责人表示。为此,公司坚持开门立制,举全网之力,充分倾听各方声音,组织各部门、各单位804位专家集思广益,形成58条具体条款,确保科学性和规范性。
在清单编制过程中,公司坚持战略引领,围绕战略目标,全面支撑公司15个战略主题落地,其中涉及创新驱动、产业拓展、服务大局等重点主题的免责条款共34条,占比近六成,实现战略落地与履职保障的同频共振。坚持问题导向,收集整理基层反映的担当作为顾虑问题32类,并转化为清单条款28条,激励基层愿干事、敢干事。
鼓励创新 激发动力
在尽职免责清单中,创新驱动相关条款数目最多、占比最高,这展现了南方电网公司旗帜鲜明地支持创新、大胆为创新者容错的开放姿态,公司科技工作者无不为之一振。
“从强化创新包容来看,对创新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即使只证明此路不通,也应予以肯定。”公司法规部负责人介绍。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建立尽职免责制度机制,有利于促进加强原创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破解能源领域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
不少科研工作者表示,在科研技术攻关上如果想走创新路线另辟蹊径,意味着至少有两个问题需权衡:一是冒更大的责任风险;二是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且成效未可期。“科研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侯帅是南网科研院高压所研究员,对科研探索之路深有体会。“就像我们开展的220千伏大长度国产绝缘料电缆研制等首台(套)项目,技术难度大、行业壁垒高,作为一线的科研人员,我们非常需要一个成熟完善的科研容错机制,让我们能够敢闯敢试。”侯帅说。
南方电网公司遵循创新规律,充分考虑科技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针对在推进首台(套)应用中可能面临不成熟不稳定情况、传统业务与新技术融合中风险无法及时全面识别、关键技术研发可能失败等方面的顾虑全方面给予免责支持。
工作做了,该免责的就要争取,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追责问责。《规定》的印发实施,有效消除了干部员工怕出错的顾虑,推动了员工积极履职。“现在公司有了尽职免责制度机制,大家只要依法合规履职尽责就没有后顾之忧,我们工作起来更有底气了。”侯帅说。
完善程序 健全机制
尽职免责清单确定后,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配套协同机制,确保尽职免责能够落实落地,用程序的正义来保证实质的正义?这是这项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如果将被处分人员提起申请作为启动免责程序的唯一渠道,实践中易陷于‘零申请’。”公司法规部负责人表示。对于“犯错”干部,容易将提起免责申请看作不服从组织处理,导致不敢申请,这需要组织主动撑腰,避免干部孤军奋战。
为此,《规定》明确,公司尽职免责与公司处分为同一程序、同一认定主体,在公司处分各个环节,均同步考虑尽职免责认定,实现追责免责的一体化管理。“尽职免责不仅仅依申请启动,更重要的是依程序启动。这样的设计,确保了尽职免责认定无遗漏。”公司法规部负责人介绍。
为了确保尽职免责有效落地,《规定》明确构建风险备案、专家论证、澄清保护、宣传引导等4项配套机制。“以风险备案机制为例,干部员工已经明确预测到了业务事项可能违规或产生不利后果,且该事项属于尽职免责清单的范围内,可以事前向相关部门备案,将来可作为认定责任的参考依据。”公司法规部负责人介绍。这样有助于上下多方对风险达成共识,更深入地去研究和应对风险,并有效解除干部员工思想顾虑,让大家大胆去干。
同时,公司还推动尽职免责与岗位标准、管理制度有效协同,对于勤勉尽职免责类型中的尽职行为,需要结合岗位标准等来认定;尽职免责认定后,及时复盘检视并优化完善相关制度流程。
在《规定》编制过程中,公司共收集内外部尽职免责案例163个,充分发挥以案说法、以案论理的作用。其中,外部案例通过对8种尽职免责类型的细化解释,讲清楚法律依据,让免责者敢于理直气壮地去开展免责工作。内部案例通过对58个免责条款逐条的场景化描述,为开展尽职免责实践提供精准参考。
尽职免责制度机制建设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下一步,南方电网公司将全面开展宣贯学习,持续跟踪运行情况,提升依法治企的管理效能,汇聚干事创业的行动合力。
南网报记者 袁帅 通讯员 赵鑫 徐雷 钟鑫亮
标签:南方电网,尽职免责,制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