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汇编 > 管理论文

管理论文

供电企业营造安全文化的探讨

作者:田光辉  2011-10-12

【本网讯】电网高速发展,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更新,安全管理必然面临新问题、新考验,很值得探讨。笔者认为:思想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所以说,抓好安全管理的前提是要从思想文化上下功夫。

一、营造安全文化是做好新时期安全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安全是电网企业生产永恒的主题,安全生产也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头等大事。电网跨越式发展进程中,整合调整,生产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新时期安全工作的突破口,我们应该以营造安全文化为主线。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政治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促进电网安全的好载体。要洞察安全问题的文化本质,善于运用文化的力量,标本兼治抓安全管理。要深入研究、总结经验、务求实效、解决问题。我们在这个新时期的安全工作上,发挥我们优良的传统,营造一个以安全文化为主线的企业生产工作良好氛围和环境。

二、如何营造安全文化为电网运营服务

首先,公司、班组应注重安全文化的培植 。安全文化培植,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文化渗透:

一是警示文化。通过安全警言、警句等具有浓厚的教育和启迪作用的文化语言,来宣传、渲染安全文化环境。同时,利用一些事故案例,尤其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故教训,来警醒大家。

安全第一,保护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不仅是企业的责任和任务,也是保障生产顺利进行,实现电网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只有实现安全生产,才能减少发生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信誉损失和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只有实现安全生产,广大职工才有安全感,才能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的信誉,也才可以最终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已列为安全工作方针,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真正贯彻执行到位,值得每一位安全生产工作者思考。

二是责任文化。责任激发潜能,责任能激发斗志。安全生产必须要有一种责任意识。在基层站所,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一线职工,都必须具备责任意识。有了责任意识,搞安全管理才能真正落实到位;有了责任意识,现场作业才能尽心尽力,避免大的漏检漏修。凡是漏检发生事故的,基本上都存在责任心不强的问题。生产活动中客观上存在着各种不安全因素,既有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只有设法预先加以消除,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安全生产,相应地,预防事故发生应该是安全工作的主要着眼点。所以说,我们在现场抓安全必须时时对职工进行责任文化的倡导与强化。通过职工的安全责任感教育,使员工充分认识“我”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认识到安全不仅是企业生产的需要,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安全需要;认识到安全不仅是要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还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认识一旦出了事故,就害了“三代”。这样,职工就会珍惜生命,时时处处自觉讲安全、注意安全。

三是标准文化。电网企业是一个高度集中、大联动、半军事化的企业。各种作业标准、制度是比较多的。如《安全规程》、《技术规程》、《管理规程》等,务必学习、掌握。然后,在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标准执行,让每一名职工一言一行,要按照标准落实。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说,标准要成为每一名职工行动的准则,并逐步养成习惯,真正形成一种学标准、用标准、执行标准的标准文化。

四是团队文化。作为一个企业,一个个体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是真正起作用的、发生效能的还要说是整体。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人人把关基础牢”。只有大家齐心协力,上下拧成一股绳,切实抓好车间与车间、作业现场与作业现场、班组与班组、工序与工序之间的协调与卡控,相互影响、相互关心、相互补充,并不断加强对职工进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让职工关心集体的荣誉、企业的兴衰,把自己在生产中的行为与集体的荣誉紧密联系起来,让职工知道,不安全行为易发生工伤事故,不仅影响班组、车间和单位的记录、评比和声誉,而且也会减少产品数量和降低产品质量,还会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有损企业的形象。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团队。

五是防故文化。无功就是过的理念强调的是主动发现故障。在现场安全管理中,防止各类供电故障是减少事故的最好手段。只有大家精检细修,按标作业,多发现、多防止供电故障,才能减少漏检漏修,也只有如此,才能减少甚至避免事故的发生。要在广大干部职工心中营造出“要想富、多防故”,“多防故,减事故”的文化氛围,在全体职工中掀起争当防故明星的热潮。

三、如何进行安全文化的培植

处在跨越式发展前线的供电企业,我们应当注重安全文化的培植。安全工作的重心应放在预防事故发生上,大力推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工作方针才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上策。同时,要与时俱进,加强各种形式的系统教育,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不断改变传统的观念和思维,推陈出新,锐意进取。

一是在培植上我们要不断加强系列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安全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又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工作。因此,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也同样是一件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作,同时也贯穿于“三全”之中。同时也重视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安全教育的基础是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包括安全生产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集体荣誉感教育、责任感教育。通过对职工进行安全方针、政策、法纪、事故案例教育以及安全生产技术法规教育等,使职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做到执法、懂法、自觉守法。通过道德教育,使职工在工作中逐步养成希望为他人服务的情感,做到“我不伤害别人”,当别人受到伤害时能及时抢救,尤其是当他人违章时能及时制止,并能及时提醒他人预防为主。同时,还要开展经常性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以及应急处理、反应速度的培训与训练,增强应急处理的能力。

二是安全生产管理要改变传统观念,不断形成新的与时俱进的新思维、新思想、新思路。传统的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的安全管理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营造实现安全的价值和实现人的价值相统一的安全文化是企业建设现代安全管理机制的基础。实行现代安全管理的丙个主要杠杆是法治约束和经济约束,这两个杠杆必须以安全文化作为支点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实行法治首先必须使被治者具备现代安全法律知识和守法意识,就是说必须通晓和认同以科学的价值观作为基础制定的安全行为准则;实行经济手段约束(即奖励机制),也必须具有以安全价值观作为基础的安全行为判别标准及主动承担经济风险的意识。显然,没有安全文化这个支点,这两个杠杆的功能都都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们的安全观,它决定着人们对于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思维方式,用安全文化建构的社会系统,似乎不是最直接的安全保障,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要素。在事故控制中推进安全文化其意义在于:第一,它是预防事故的“软对策”;第二,它是预防事故的“人因工程”,所以是最具基础意义的控制模式;第三,它重在系统化管理及控制,本质上创造着一种“人—机—环境”相协调的反危机控制思想,通过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有形与无形的安全氛围的影响,从而达到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控制;第四,它更强调安全的准则、理念及策略,更重视与人的行为相关的一系列物态条件的安全环节的构成。但我们也应该知道,文化的变化是缓慢的,而且经常是难以察觉的;同样,由于影响安全文化的因素很多,所以不用综合尺度,而更多地从安全行为尺度、态度尺度,信念尺度等方面去衡量生产系统的安全水准将是十分必要的。

三是要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直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安全管理制度、职工的安全素质不能形成“要我安全”的局面。传统的安全管理,是以规章制度、责任制来规范人的行为,纯粹以奖罚手段来规范人的活动,对人的管理主要从“管”的角度出发。但制度具有非完美性、非灵活性和强制性等缺点,因而造成了“要我安全”的局面。靠这种传统的安全管理不能更好地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自觉反“两违”的积极性。我们看到某些工作岗位的职工不规范戴安全帽的现象,平时的安全检查,对这些行为也给予指出,甚至扣奖金,但一段时间后,这部分人还是“旧病复发”。这部分人并不是不知道如何规范戴安全帽,更不是不知道规范戴安全帽的安全性,而是心里存有侥幸、麻痹大意、贪方便的思想。归根到底,就是“安全”在员工心中的地位不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安全基本知识和技术,不能及时发现身边的事故隐患。这些行为还表现在,工作时不自觉佩戴好劳保用品、设备带病运转、设备传动部分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检修设备时不挂警示牌、出现“两违”现象等等。

因此,在管理上,我们就要改变以前传统的想法,以及工作思路等。我们要以安全文化为主题,不断深化安全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做强做大基层安全文化这个品牌,让安全文化真正为电网安全运行服务。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安全文化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