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的目的是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以满足各方使用者决策的需要,现在企业管理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时代的会计必将反映出与当今时代会计不同的特征。本文试对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作一探讨。
一、会计核算的中心应体现集中性。
网络环境下,企业的管理将变成“以知识和信息为核心”的管理,这就要求企业信息高度集成,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网络技术的发展正为这种集成提供了可能。在企业组建大财务,为会计核算中心,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的电子信息工具,加强对下属机构的财务监控,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里同时,网络使得财务、业务协同,财务与企业内部各部门协同,与供应链协同和与社会有关部门的协同,真正实现“数出一间,数据共享”的原则。企业通过网络化的集成管理,可整合企业的财务资源,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缺乏支持集中式管理的技术手段,企业的发展受到物理地域的限制,许多大型企业不得不采取分散管理。由于监管信息反馈滞后,从而导致对下属机构控制不力、企业出现危机的例子屡见不鲜。
会计信息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反映,其数据源于业务部门(如,人、财、物、供、产、销)。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信息采集点都纳入企业信息网之中,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各个管理子系统(如生产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直接采集,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如银行、税务、经销商等)相联结,便会计系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绝大部分的业务信息能够实时转化,直接生成会计信息,会计数据处理呈集成化之势。
互联网的出现,小企业变成了“大企业”,桌面管理转化成非桌面化的网络方式。这使得集中式管理成为可能,尤其是企业可以为整合企业财务资源的开放化。基于互联网的会计系统,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是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如证监会、银行、企业的生产部门、人事部门等)直接采集。特别是企业外部的各个机构、部门(如会计师事务所、财政、审计、税务、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可根据授权,在线访问,通过Internet进入企业内部,直接调阅会计信息。瞬间沟通使会计信息系统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数据的微观处理逐步登上宏观数据运作的殿堂。对此,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必须注意系统的安全性,加强回叫设备(C/L「一BM旺DEVIC磅」以及防火墙(FI旺WM)L)等技术,防止网上泄密和恶意攻击。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增强,有效地避免会计处理的“黑箱”操作,有利于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
财务集中式管理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1)会计核算的集中化。财务数据处理的适时性,这是网络财务的一大特点。一但确认都将存人相应的服务器并主动送财务信息系统随时检测,业务信息实时转化且自动生成。
(2)财务控制的集中化。中层管理人员减少,会计核算信息直接送达高层,最高决策层可与最基层人员直接联系,对财务的支出与收入进行控制。企业所属各单位、部门,包括多经、关联公司实行“大财务”管理,这样就可以达到提高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内部资金余额调剂能力、更好地杜绝腐败等目的。
(3)财务决策的集中化。由于财务资料时刻处于高级管理人员控制之中,管理人员就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虚拟结算,几乎可以即刻发现市场情况的变化。
从核算对象方面分析。在网络时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将发生变化,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相互融合,出现模糊分工,使得“核算对象”发生变化,传统的“资金运动论”已不能完全适应网络财务的需要
二、采用现金制基础,尽可能排除会计基本信息中的预计与摊销因素,排除人为调节的成分。
会计核算包括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三个过程,会计确认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它是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应计入本期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一项原则,凡是体现本期生产经营成果的收入,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都应作为本期收入来处理;凡是体现本期生产耗费的支出,不论其款项是否支出,都应作为本期费用来处理。由此可以看出,在权责发生制下对收入和支出的处理,不是以款项的收付作为标准,而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形成作为标准,但是在网络环境下,会计期间等同于交易期间,所以无跨期分摊收入和费用的同题,权责发生制就失去了其基础,另一种方法现金收付制则更适用于网络会计。
对权责发生制的冲击。它的作用主要是限定期间内费用和收人的分配,而在网络会计中会计期间等同于交易期间,所以无跨期分摊收入和费用的同题,权责发生制就失去了其基础,另一种方法现金收付制则更适用于网络会计。尽可能排除会计基本信息中的预计与摊销因素,排除人为调节的成分权责发生制不利于反映企业本期现金流量信息,而现金流量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一项财务数据。其次,权责发生制下所确定的会计收益中包括许多非现金的应计和递延因素,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依赖于人们未经证明的假定,不能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与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一样,在知识经济时代,权责发生制也不会消失,而与现金收付制同时存在于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中。
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应以时点为基础的动态实时处理,实行动态实时控制及动态的信息披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采用扩展的,具有一定灵活性的帐户体系。网络时代会计业务将更加复杂化,会计信息用户需要更直接地接触基本的会计信息,会计方法必须尽可能采用具有一般可理解性的概念结构。为此,必须在原有帐户体系基础上极大地扩展和改造,并采用一种与计算机网络处理的特点相适应,较为灵活的帐户体系结构。
2、改用增减记帐符号,直接反映会计要素项目的增减变化,适应计算机处理的特点。
3、现值计价,恰当地反映现时价值。
4、采用现金制基础,尽可能排除会计基本信息中的预计与摊销因素,排除人为调节的成分。
5、一体化的损益计算方式,用净资产的变化动态地反映损益。
6、动态的资产价值反映体系,在资产价值反映中充分考虑质量及风险因素。
7、全新的计税方式。
综上,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渐成熟与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只有清楚地意识到这些变化,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建立完备的、崭新的会计体系。(摘自《农电管理》,2011年第七期)
标签: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