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国输电网的自动化程度已有很大的提高,地调系统已基本普及,县调系统、无人值守变电所和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建设也发展很快,但是,配电网的自动化程度和水平仍然很低。
首先,配电网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管理水平低,投入少。在我国,人们往往形成一种错觉,觉得配电自动化系统比输电网自动化系统简单,重要程度低,所以投资少。而实际上恰恰相反,配电自动化系统不但比输电网自动化系统对于设备的要求高,而且规模也要大得多,因此建设费用也要高得多。在发达国家,发电配电的投资比例是1∶0.7,而我国只有1∶0.12,因此,观念上的滞后是制约配电自动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其次,现场情况复杂,测控点多。输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测控对象一般都是较大型的110kV以上变电所以及少数35kV和10kV变电所,因此站点少,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测控对象为进线变电所、10kV开闭所、小区变电所、配电变电所、分段开关、并联电容器、用户电能表和重要负荷等,因此站点非常多,这不仅会给系统的组织带来较大困难,而且在控制中心的网络上,要处理这么大量的信息,特别是在图形工作站上,要清晰地展现电网运行方式,困难将非常大;另外如此众多的终端设备,一但可靠性不够高、或不方便维护,则将会使电力局陷入大量烦琐的维护工作中;此外点多量大,系统造价也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再次,和输电网自动化系统不同的是,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绝大部分设备均需在户外运行,工作环境恶劣,温度要求通常在-25~75℃,耐湿度要求高达95%,另外还要考虑防雨、防晒、防雷、防风沙等因素,挂在现场的二次设备还要考虑振动、干扰等影响,另外,在配电系统中设备的投切也比输电网系统频繁得多,因此,设备的可靠性、寿命、质量等要求都较户内的高,造价也增大。
控制电源和工作电源的提取也是令配电自动化头疼的问题,因为在变电所,可以通过所内的直流电源屏或直流电池组获取电源,而在现场,一旦线路停电,就将失去电源的主要来源,而故障判断、隔离故障区域、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是配电自动化的主要功能,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就必须确保在故障或停电期间能够获取一个环网区域所有开关处的线路信息及故障信息、能够接受遥控命令、并准确可靠跳合闸,为此,往往在装置内不得不挂接蓄电池,而蓄电池的充放电以及在高低温时电池的放电能力和长期未进行深放电后的性能将会受到较大影响等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考虑的。
程干江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100085)
标签:配电自动化,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