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农谚云:春分麦起身,水分值千金。然而,眼下春分临近,春雨却姗姗来迟。去冬今春,作为河南农业大县和优质冬小麦商品粮基地的临颍县旱情持续,春灌成了当前农村的重头戏。在这部重头戏里,供电企业究竟扮演什么角色?5月6日,笔者深入田间探究竟。
“得给他们算头功”
“湿手不要接触开关、电源口,不要用湿布抹电气设备……”在临颍县台陈镇于庄村一处地头,几十名农民在听课。经打听,老师竟是陈镇供电所春灌服务队队长张根木。
“台陈镇80%的农田靠机井灌溉,有的村民安全意识差,用电知识缺乏,给春灌安全用电埋下隐患。为杜绝事故,我们每天到各村田间巡视,就顺便给老乡们讲点儿安全用电的知识。” 张根木说。
“人家讲的用电知识针对性强,也很实用,现场教学让我们掌握得更牢固,浇地用电更有保障了!”村民陈永超听完服务队的安全用电课后高兴地说。
“今年供电所把安全用电‘预防针’打到了前头,全镇再没有农民瞎大胆,地浇得可平稳。” 人群中,一名40多岁的男子上前搭话。经介绍,该男子是台陈镇党委书记朱庆辅,他当天到田间调研时,看这里人多就过来了。
问起朱庆辅对供电企业服务春灌的看法,他说:“台陈镇是县里的农业大镇,全镇农作物种植面积6万多亩。现在天干地旱,电业局在人员、设备、资金方面都给予农村大力支持,专门安排人员到田间指导用电,公开服务热线全天候服务,全镇农作物春灌通畅,等夏天粮食丰收了,得给他们算头功。”
据了解,截至目前,台陈供电所共为2100多农户上了安全课,解答农民春灌用电问题1800多人次,服务农户浇地4.5万亩。
“俺们得表表心意”
车子在繁城回族镇徐庄村村西的麦田边停下。我们发现几个身穿橘红色衣服的人在地头忙活。其中一个抱着管子在浇地,一个蹲着维修线路,一个拿着铁锹排水,边上站着一个穿红棉袄的农妇。
“俺那口子打工去了,看人家浇地我心里干着急,多亏了这几位电工师傅。”“红棉袄”的高腔大嗓,引来了附近的农民。其中一个利索的小媳妇挤到我们跟前说:“同志,你们都是文化人,今天我要告个状,你们给评评理。”
“告状?”我们一头雾水。边儿上的几个人也睁大了眼。
“俺男人也出去了,家里3亩多地扔给我一个人,正发愁,这几位师傅就找上门了”,说到这里,“小媳妇”指了指正在忙活的几名电工,“他们连天晌午帮俺浇地,俺心里感激,摊煎饼他们不吃,请吃饭也不去,硬是空着肚子走了,你说,我该不该告他们的状?”
“该!这个状告得好!”“小媳妇”的话音刚落,附近浇地的群众大声附和,“他们几个已经帮村里浇了百十亩地,今天不管咋着不能走,俺们得表表心意!你们正好作陪。”
据了解,临颍县电业局以深化“安全年”活动为契机,组织48支供电服务小分队、300余名队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对群众春灌用电保驾护航。尤其对那些家庭缺少劳力的农户,该局服务队一帮到底。
“新家浇地方便顺畅”
“春节前,电业局就俺村机井线路整修一新,目前600多亩庄稼都浇完了,新家浇地方便顺畅!”谢绝徐庄村群众的盛情,我们一路东进来到了临颍县王岗镇周湾移民新村。村支书周光武热情地介绍村里的春灌情况。
周湾移民村是2009年8月从淅川县滔河乡迁移来的。当年3月,为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临颍县电业局投资60万元,提前为该村规划建设了6个高质量的排灌台区,解决了村里600多亩农作物的灌溉问题。
“在老家种小麦,每亩只收三四百斤,都是靠天收。比不上这儿,有机井能浇地,电力服务也好,浇地有啥难处,一个电话打过去,没人推辞。虽然今年旱,但俺家5亩小麦不缺水。”刚从地里回来的村民周永生说。
“眼下,我们就是要想政府所想,急群众所急,站在讲政治、讲大局、保民生、保稳定的高度,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全力投入抗旱保电服务‘三农’攻坚战中。”采访中,临颍县电业局局长张辉的话掷地有声。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县农业排灌电量已突破186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2.7%。全县已灌溉小麦79万亩,重旱区的旱情基本缓解。
据临颍县电业局工程部主任王林介绍,今年该局在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中概算总投资达到1838万元,改造范围涉及34个台区、54个行政村、1350眼机井、10万亩耕地。“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服务‘三农’。”王林说。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临颍县将有更多的农民受益农田机井通电工程,电力将进一步成为农作物灌溉的先锋和主力,同时也将更好地推动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致富。
标签:抗旱保电,临颍电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