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站所之窗

站所之窗

农网完善工程助黟县经济“腾飞”一臂之力

作者:汪文斌 汪建武  2009-12-03

自从2007年10月黟县全面完成了“户户通电”工程项目,消灭了无电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以来,该县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旅游业、手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一大批产业蒸蒸日上。

黟县是安徽省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山区小县,地处皖南黄山南麓,总面积857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总人口9.67万。境内存有大量的明清民居、祠堂、牌坊、园林,更有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古村落,素有“东方古代建筑艺术宝库”、“中国传统文化缩影”之美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李白的 “黟县小桃源” 题诗和塔川秋色等美景,又被称为“中国画里乡村”、“桃花源里人家”。

但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的要求已从“有”向“量与质”的方面发展,而以往农村电网的改造标准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农村用电需求,怎么办?黟县供电公司通过对用电水平、电能质量及降损节能、配电设施的安全及管理、用电管理,供电服务五大方面的调研,全县农村电网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供电半径大,线损率高,电压合格率低等问题。在资金困难、现金流量少的情况下,得到省、市公司的大力支持,新一轮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应势提前启动。从西递镇的珠坑口配电台区由于个体豆制品加工不能满足用电需求开始改造,到06年西递镇叶村被列入国网公司100个(安徽省仅5个)电气化试点村,再到07年的五里村、深冲村、楠玛村的新农村电气化村的改造。经过改造,使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从而激发了农民兄弟对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积极性。

2007年9月,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成立了黟县新农村电气化工作领导组,乡(镇)一级相继组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村两委成立了电气化村改造协调小组,各村委和建设主体单位签订了改造施工协议,对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目标与责任进行了分解落实,形成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组织网络。

2008年,黟县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在“政府发动,乡(镇)、村主动,农电推动,百姓互动”的工作格局和“四统一”(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标准)下进展顺利。为了加强施工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消除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该公司提出了:一是严把安全关,现场安全措施必须到位,确保安全零事故;二是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省市公司下达的工作任务;三是提高施工工艺,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和不影响当地居民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把线路工艺改造的更加美观。

截止2008年10月,全县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共完成投资1010.6万元,完成了4个新农村电气化乡镇和29个新农村电气化村的建设任务;新建改造配电台区95个,新增配变容量780kVA,改造10kV线路22.29km,改造低压线路94.28km,更换进户线89.5km;更换安装不锈钢表箱4559只,表计及漏电保护器 10880只,直接惠农10840 户,并于当年底荣获省委、省政府考评命名的C类“新农村电气化县”。

单旅游而言,今年春节黄金周全县接待游客3.66万人次,增长93.57%,其中西递、宏村分别接待0.90万人次、1.65万人次。在黟过夜游客大幅度攀升,比重达54.7%。黟县宾馆、中城山庄、宏村饭店、世外桃源大酒店等县内主要宾馆酒店几乎全部爆满。各景区的猪栏酒巴、黄岳画苑等古民居特色文化酒店、家庭客栈、农家乐纷纷“登场亮相”,备受游客青睐。

而在农副产品加工上,以生产糖水板栗、箬叶、微菜干、竹笋罐头等系列产品的龙头企业纷纷崛起,其糖水板栗产量在全国同行中名列第一,产品95%以上出口海外。黟县腊八豆腐、宏潭豆腐乳等传统手工艺制作的产品,也从手工作坊里走进大型超市。黟县的茶叶制作久负盛名,其中以黄山毛峰、五溪香芽、西递翠眉等品种尤为出名。

针对今年省公司《关于开展扩大内需中西部农网完善工程监督检查的通知》的要求,黟县供电公司在完成新建35千伏西递变电站499.8万元和10千伏及以下配网项目475.2万元“一、二”期农网完善工程投资任务后,就第三期农网完善工程主要内容和重点环节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落实,其中包括新建35千伏五东殿变电站,10千伏宏村、塔川景区的台区配电网络改造,以及其它10千伏配电改造工程项目30余项,投资规模达2000余万元。

一是解决农户低电压问题,对农户“低电压”整治工程规划中的工程项目优先实施,保证用电高峰农户能够正常用电;二是用于农村10千伏主干线路改造,着重提高农网供电能力;三是优化35千伏变电站布局,解决变电站布点少,输送电能力不匹配,与负荷增长需求不适应的问题;四是突出提高区域供电能力,着力解决景区供电“量与质”,社会和群众关心的可靠供电与电压质量问题;五是积极配合家电下乡活动,对农村负荷增长较快的区域配网实施改造,保证农户正常的生产、生活用电。

随着农网完善工程的不断深入,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的“腾飞”。全县生产总值已突破9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600元,同比增长20.4 %,并在经济逆势下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农网完善工程,黟县,经济腾飞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