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电气化改造工程竣工后,我家再也没有发生过电冰箱罢工、鱼肉变质的事,空调也转起来了。”12月13日,如东县岔河镇汤桥村农民林志忠打开冰箱,兴高采烈地说。他和其他100多户农民原来用的是尾子电,与变压器相隔1500米,供电半径太长,连日光灯也亮不起来,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一启动,供电所就在他家500米远的地方墩了1台200千伏安的变压器,从此用上高质量的电。
把农村电气化建设办成惠民工程,近两年,如东供电公司投资7427.34万元,新建改造变压器355台、10千伏线路52.54公里、400伏线路705.64公里,最近工程竣工后,全县综合线损、低压线损分别降到7%以下和8%以下,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54%,农村10万农户用电高峰期电压低和家用电器罢工的问题一去不复返。
企业架专线,不再与民抢电
“有了这条专线,我们厂里生产不再与村民争电抢电了。”岔河镇南桥村12组妇女杨红梅创办的如东县丰日织布厂,已经投产8年,唯独今年没有村民前来闹事了。
她的企业30台织机用电量很大,每到夜晚用电高峰,村民回到家里,100瓦的灯泡光色暗淡,夏天电风扇转不起来,孩子做作业受到影响,纷纷围堵她的工厂,甚至卸开关闸刀:“赶快不停产,把电还给我们。”看到愤怒的乡亲,她只好停产,经营也受到很大影响。
农村电气化工程实施过程中,如东县供电公司明确提出:“把企业用电与居民用电分开。”为此,在新墩的台区架了一条线路,为她的工厂送电,连进户线也改换成截面35平方毫米的。烦恼一除,她添了12台设备,今年以来,每台织机的生产效率上升了20%,消耗下降一成多。
“电气化改造,每个月我的厂减少质量损失6000多块钱,增加效益2万多块钱。” 洋口机械厂厂长汤建算了一笔对比账。过去,一到农村用电高峰期,经常跳闸,一次就停半个多小时电不算,还有几百块钱的质量损失。用上专线,供电质量得到可靠保证。据统计,全县架设100多条专线,送电到企业,帮助企业告别了与农户长期争电的局面。
垦区用上放心电,千亩高效园区把家安
“这个千亩高效设施栽培园区,就是电气化改造吸引过来的。”双灶村党支部书记郑亚忠领记者参观了刚刚建成的大棚乐滋滋地说。
双灶村地处洋口垦区,2500多名村民都是内地搬迁过来的,过去仅有一台变压器,供电线路严重老化,当地村民上鱼网编织、农产品加工等项目,多年来望电兴叹。
今年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春风吹进垦区,10月上旬,洋口供电所所长李七鹏带领施工人员起早摸黑,连续奋战一周,新墩6台变压器,架设线路15公里。就在施工时,郑亚忠把准备进村投资的东台市老板梅一平领来参观,梅老板看到新架的线路通往全村农户,喜笑颜开地对郑亚忠说:“大棚西瓜冬天最需要电增温,这次你没骗我,大棚用电看来是没问题了。” 梅一平当即决定在双灶建设千亩高效设施栽培园区。
“我在这里做工,一天有50块钱的进益,比平时在家种田好得多。” 10月上旬,双灶村一组村民符仁银把12亩地流转给了园区,到目前,已经在园区打工收入2000多元。他笑嘻嘻的说:没有想到,我也成了拿“双薪”的农民了。在洋口镇双灶、双墩两个村,像符仁银这样的“既流转土地又与园区达成打工协议”的双薪农民就有200多人。
电不卡脖子了,农民创业抱金娃
“过去,我家里的1台空调都转不起来,想不到,这次10多台空调全部转起来了,是电气化建设帮助我当上了小老板。”斜港村村民於明家附近就是南通市驾驶人考试培训中心,还有不少外地人到海边观光旅游的,每天有2000多人住宿消费,他马上筹资办旅馆,曾担心空调用电得不到解决,谁知,最近,他一申请,第三天就送上了电。
“连心线”通向千家万户,户户受益。斜港村在农村电气化建设中,新墩6台变压器、4台变压器增容,新增2350千伏安的负荷,工业用电和居民用电不再卡脖子了。最近,20户村民相继办起来了旅馆和餐馆,每户床位在30张左右,全部用上稳定可靠的三相电,家家生意兴隆,日均收入上千元。
标签:如东,企业,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