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站所之窗

站所之窗

电力扶贫点亮彝乡致富路

  2009-12-30

12月28日,随着投资2.39亿元的乐山马边220千伏天宫庙变电站顺利投运,由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定点帮扶马边彝族自治县的电力扶贫工程取得阶段性胜利。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新增供区,第一批电力建设工程已于今年10月底全面完成,1234户无电户通上了电,从此告别了多年来秉烛照明的无电历史,第二批工程计划于2010年3月底全面完成,第三批农网完善工程目前正在施工中,计划2010年3月底完成。

“国家电网”爱心希望小学教学楼及学生食堂主体工程已完成,计划于2010年寒假后交付使用。

扶贫项目目前已完成马边县电力公司股份制改造和220千伏天宫庙输变电工程、“川电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

盼电望电马边亟待打破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马边彝族自治县地处小凉山区,幅员面积2461平方公里。境内蕴藏着丰富矿藏和水电资源,素有“川西南瑰宝”之称的美誉。由于历史和地理等诸多原因,该地区电网建设滞后,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因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马边彝族自治县仍有部分偏远山区的群众特别是深山彝寨中的少数民族同胞未能用上电。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新增供区,2008年底,马边供电公司的测量人员走遍了全县的山寨村庄,了解还有无电户1681户,共计7405人。因电网结构薄弱,无110千伏网架支撑,导致马边磷电“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去年5月,正是马边彝族自治县荞麦花开的季节,朴素的花朵在暮色中随风摇曳,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可就在这美丽如世外桃源的地方,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苏坝乡胜利村越胜3组彝族同胞娄俄阿根一家和他的邻居们却还过着秉烛照明的无电生活。

在春林村,用电难的问题也困扰着村民杨志能,他说,“以前村里线路老化,灯光昏暗,电视机看起恼火得很,电饭煲煮饭起码要1个小时才能煮好,还不如烧柴方便,我的儿子在外地打工,这几年来儿子给家里添置了一些家用电器,不过都成了摆设。”上世纪70年代末,春林村的村民们就已经用上了电,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负荷需求急剧增大,因村里的线路老化严重,电能质量成了急待解决的大问题,该村有417户近千村民的用电质量完全得不到保证。

2009年7月初,12岁的彝族小姑娘娄俄小花独自坐在村头的小土坡上,等待着父亲的归来。天色暗下来,没有灯光照耀的大凉山显得黑漆漆的。小花点亮身边的小煤油灯,火苗在风中来回摆动,发出微弱的光。在这个贫瘠的小山村里,“煤油灯”和“星星”,是唯一能够驱赶黑夜的武器。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夜色更深,那若隐若现的山间小路上,依旧没有小花阿爸熟悉的身影。

“以前,我们这里没有电也没有路,因为家里穷,阿爸出去打工了,很少回来。我和阿妈都不晓得他在哪里,我很想阿爸......”小花用不太熟练的汉语慢慢地说着。

正在苏坝乡中心小学读三年级的小花很喜欢看童话故事书,时常梦想能像童话书的主角那样拥有一盏神灯,帮助她实现很多愿望,照亮家里每一个角落。

“我不喜欢在油灯下看书,很暗,要眯起眼睛才能看清楚。偶尔用手摸摸鼻子,黑乎乎的东西全留在脸上了。”小花习惯性地用手在脸前扇了扇,似乎那难闻的煤油味还停留在鼻端。“要是有电就好了!”小花的愿望简单而纯朴。

就在今年5月底,小花所在的胜利村,仍是一个“无电村”。有电,对于生活在都市中的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是对这个位于大凉山深处的彝族小山村来说,却是一个一直没有实现的梦想。

无电户们盼电、望电、想电,渴望着由电带来的光明生活;人民生活求富裕,县域经济求发展,马边亟待突破电网瓶颈。2008年,四川省电力公司怀着对马边人民的深情厚谊,发挥电力行业优势,启动了对马边的定点扶贫工作。自此,一场轰轰烈烈的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在马边的崇山峻岭间展开,为山区群众点亮了希望的灯盏,为马边电源汇集输出、电量交换和磷电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电网支撑平台。

情满彝乡

把光明和温暖送到大山深处

2008年,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担负起马边县定点帮扶工作。公司着力发挥电力行业优势,突出电力产业扶持,以电力扶贫为重点、希望工程相结合的扶贫项目,实施定点扶贫八项工程,有效地把“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扶贫相结合,加快马边电网建设步伐,规范马边电力市场秩序,发挥水电资源的最大效益,促进马边磷电一体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和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民族边远地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

今年10月27日,四川乐山马边荣丁镇羊二村举行了一场简朴而隆重的通电仪式,这次通电仪式标志着马边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第一批53个工程项目圆满完成。

过去的10个月,广大电力干部员工以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用满腔的热情和真诚为广大的山区群众架起了一条充满希望的光明之路、幸福之路。用实际行动在马边的崇山峻岭间谱写了一曲感人的光明颂歌……

回到年初的1月21日,马边县建设乡春林村一派欢乐喜庆的景象。马边供电公司的员工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经过18天的艰苦奋战后,这个村子的199户人家用上了安全电,放心电。春林村项目的顺利完工,拉开了马边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的序幕。

随着工程的全面铺开,寂静的大山深处热闹起来,各工程点上随处可见施工人员起早贪黑忙碌的身影,阵阵激情的号子在山谷中久久回荡。朴实的山区群众为电力员工们建设热情所感动,也都纷纷积极的投工投劳,加入到建设队伍中。深山沟谷中、蜿蜒曲折的山道上留下了建设者们串串深深的足迹。

由于无电户们大都生活在山高坡陡,道路不通的大山之中,居住分散、自然环境差。加之山区多变气候,给工程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首先材料的搬运成了施工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为了将一圈圈几千斤重的铝线运到施工点,施工人员将线圈分成多个小圈肩扛背驮的向施工点运送,运送铝线的队伍如银龙般在崎岖的山路上盘旋而上;电杆运送也是施工过程中的一大难题,运杆的过程中往往要辗转二、三次。由于山势陡峭、路险沟深,抬杆过程中随时都有连人带杆滑到沟底的危险。在海拔1200多米的磨子坪点的施工过程中,第一根电杆抬上山的经历给所有参加建设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第一天的运杆过程中,一根长10米、重达1200多斤的电杆在20多名壮劳力的拖拉拽带下艰难地向前行进了约200米,施工人员们的手脚磨破了,肩上也压出了道道血痕,可没有一人叫一声苦、道一声累。在接下来的物资运送过程中,大家不断总结经验,硬是将一根根电杆、一圈圈铝线等工程物资扛到了施工点上。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扛起上千斤的电杆和铝线的同时,也扛起了山区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片希望与梦想!工程负责人阿述妈麻感慨万分地说:“看到当时施工过程的情景,任何一个在场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上前帮上一把,出上一分力”。而这仅仅是马边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今年荞麦的收成很好,通了电,村子里有的人家买了电磨,以后再也不会将麦子背到山下去打了。”苏坝乡越胜村的娄俄阿尔老人的眼中泛着激动的泪花。

用上了方便的电,村民们不会忘记送电的人。俄阿尔老人现在还能叫出不少参加电网改造工程员工的名字。老人现在还在讲述,在寒风刺骨的冬天里,电力员工在14天内就完成了安装3台变压器,架设1.5千米高压线路、12千米低压线路,安装195只户表等工作任务的事迹。

“那段时间,队员们不顾天气寒冷,加班加点地工作……当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让村民们早一天用上优质的电!能在10多天内完成任务,离不开村民们的支持。记得有一次立电杆的时候,对一根已立好的电杆进行测绘,发现差10公分,为了把位置摆正,村民们自己挥刀砍杉树,一次不行,砍二次,我们看到都心疼,但当地村民没有一点儿怨言,全力支持。”春林村改造工程施工队队长李春林说道。

马边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不仅让山区群众感受到了由电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晏家林村村主任黄仁高说:“茶叶是晏家林村的支柱产业,以前由于电压低、制茶机买回家根本用不上。现在好了,用电质量提高了,啥时候用都行,这为我们今后搞好生产、发展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电通了,灯亮了,座座寂静的山村、彝寨迎来了现代文明的光芒,凝望着明亮的灯光,看着亮堂堂的家,山里人的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淳朴的人们端出醇香的米酒向电力工作者们表达着发自内心的真挚谢意,用串串响亮的鞭炮迎接着光明的到来。经历了10个月的艰苦奋战,载至10月底,工程新建10千伏线路210公里、低压线路615公里,新增变压器160台,完成投资3633万元,解决了1234户的用电问题。

投资5亿

“升级”电网将搭建“优势”转换平台

四川省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川委厅[2007]24号)、《四川省电力公司定点扶贫马边彝族自治县实施方案》(川电总[2008]29号)文件精神,省电力公司定点扶贫马边彝族自治县工作从2008年开始实施,着力发挥电力行业优势,突出电力产业扶持,计划用4年时间、投资约5亿元,努力提高马边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马边电网结构薄弱,无110千伏网架支撑,制约着马边县域经济发展,启动天宫庙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烟峰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劳动35千伏变电站的升压改造对当前支撑马边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根据省公司定点扶贫马边县实施方案,扶贫内容包括8个方面:一是理顺马边电网管理体制,加快对马边县电力公司的股份制改造,规范马边电力市场秩序;二是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加快电网建设;三是加大农网改造力度;四是继续清理无电户,采取切实措施,实现“户户通电”;五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在水电资源开发的基础上,辅以磷矿资源的开发,实现磷电一体化建设;六是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选择5个村作为公司重点帮扶村,带动广大农户脱贫达小康。七是开展“党员帮扶”结对扶贫工作;八是着手建立川电希望小学和留守学生之家。

马边电网管理体制和电力市场秩序因历史原因形成诸多遗留问题,存在电力市场结构较为复杂,供电主体较为混乱,地方电厂上网不规范等现象,不利于推动马边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马边县电力公司股份改造于2007年7月启动,2007年12月省电力公司控股马边电力公司,2008年3月县电力公司股份制改造工作全面完成。

“十一五”期间,马边将新建成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6座。投资2.39亿元的220千伏天宫庙输变电工程,于2008年12月18日开工建设,是马边县2009年重点工程之一。天宫庙输变电工程的建成投运,将搭建起马边骨干电网的“龙脉”,实现马边电网与省网的强联接,为马边电源汇集输出、电量交换和磷电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支撑平台。110千伏烟峰输变电工程于今年9月底完成站址复审,目前进入设计招标阶段,可望在2010年4月动工建设。35千伏劳动变电站升压改造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扶贫马边中低压电网建设项目包括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和西部农网完善工程,2008年~2009年已累计下达投资6021万元,目前已完成3791万元的工程建设任务。其中,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总投资4771万元,解决全县1681户无电户的通电问题。此计划将于2010年3月底全面完成,彻底消灭全县无电户。

此外,扶贫工作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以电力扶贫为主,伴以“川电留守学生之家”、“川电希望小学”希望工程建设、党员结对帮扶、重点帮扶村等扶贫项目,把省电力公司系统党团组织的温暖送到边远山区学生群众的心坎上。投资5万元的“川电留守学生之家”于2008年3月在马边城郊东光小学筹建,当年10月24日交付使用。同时,结合马边县教育文体局教学布点要求,省电力公司选定将建设乡三溪村小学迁址新建成“川电希望小学”,建设三层现浇框架结构教学楼及学生食堂、操场等教学活动场所,总投资150.26万元,其中教学楼总建筑面积1005平方米,可解决300名学生的就学问题。工程于今年4月10日完成招标,5月4日开工,目前教学楼及学生食堂主体工程已完成,装饰工程、操场硬化、校园绿化正在有序进行。

随着定点扶贫马边彝族自治县方案安排的项目的逐步实施完工,“升级”电网将搭建“优势”转换平台,马边这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将在较短时期内加快24.8亿吨磷矿和56万千瓦水能和富集的农产品资源的开发步伐,提升大山区老百姓生产生活水平。

来源:国际电力网

标签:电力扶贫,致富路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