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呼啸,零星的雪花随风飞舞,路边的行人紧裹大衣。刚骑摩托车回家的娄林赶紧打开了一台2P的空调,可他觉得升温太慢,又插上了电暖器的插头,20多平方米的客厅顿时暖意融融……这是12月26日,笔者在利州区宝轮镇灾后集中安置点紫兰社区看到的一幕。娄林说:“这得要感谢供电局,都是电气化带给我们的方便!”
娄林原本住在紫兰湖对岸的宋家村。去年“5.12”地震,造成他家的3间瓦房成了危房。加上山体滑坡,无法就地重建,于是搬迁到了紫兰垭灾后集中安置点。在当地政府的统一规划下,靠自己筹一点、国家补一点、银行贷一点,建起了一栋三层小洋楼。
在建房时,请个临工要100元钱一天,他租借了一台龙门吊吊运建筑材料,每天电费只有20多元钱,却相当于5个劳动力的效率,原来计划用3个月时间建房,结果不到两个月就完工了,节省人工费近8000元。恰好今年赶上“家电下乡”的优惠政策,将节余的钱又添置了彩电、冰箱、热水器等家用电器。娄林自豪地说,“现在的环境和生活条件也不比城里差罗,连外国人到这里都竖起了大拇指说OK!”
而早在3年前,这里曾是一片山地,只有垭口住着4户人家。紫兰坝修水电站时移民20多户,地震后又从宋家村搬迁40多户,按照“一户一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共安置了76户。笔者看到,宽阔的水泥路,白墙青瓦、人字顶的三层别墅式小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别具风格,成为212线公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灾后重建,民生为先。利州供电局以保障灾后重建和地方经济发展用电需求为己任,统筹兼顾,因地制宜,超前规划。投资1050万元,新建10KV线路12.86千米,对220KV白石岩变电站所带14回10KV负荷转接到110KV宝轮变电站运行。并根据宝轮镇灾后重建、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在将石龙、紫兰、爱国、石桥、白龙等5个村纳入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同时,对其余12个村的供电网络进行了改造,共新建和改造10KV线路31.4Km,改造低压线路96.7Km,改造供电台区27个,新装变压器26台,使电力负荷分配更加合理,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显著增强。
与娄林一样,其他搬迁的40多户村民也享受到了电气化带来的方便和实惠,在建房时不仅节省了人力和财力,而且缩短了工期,加快了建房速度,在9月底已全部住进了新房。村民梁丛容告诉笔者,如今用电条件好了,他不仅早已搬进了新房,还率先用上了电磁炉和电炒锅,现在提倡低碳生活,吃火锅、炖菜比用气方便不说,而且电价也便宜。
据了解,宝轮镇灾后房屋重建达 4331户,目前已完工97%,4201户村民已乔迁新居。该镇党委书记刘文武称赞说:“电气化建设,不仅加快了农村永久性住房重建速度,保障了乡村道路硬化、桥梁加固、陵宝快速通道等基础设施和广兰、广甘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的电力供应,而且为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目前,投资3.2亿的川陕甘农贸市场已完成基础建设70%,投资6.5亿的石龙经济园区也正在建设之中。
标签:广元利州供电局,电力保障好,重建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