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站所之窗

站所之窗

黟县供电公司老城改造——还古街一片洁净

作者:汪文斌 汪建武   2010-01-11

虎年伊始,黟县供电公司针对老城古街暗线改造——西街段,发起了最后一轮的“攻坚战”。

1月9日早晨,黟县城古街道西街往日的宁静被喧闹的施工声所打碎,供电公司出动了配电运行班、装接稽查班、线路施工班等三个班组,近三十余人的施工队伍,在此进行了架空线路拆除、拔杆和电源调整“大会战”。

西街,是黟县县城中的一条古街,全长约300米,是由清一色的长条麻石石板横铺而就,从城中西通旧时县城的西城门。西街的南侧是连片的古民居,城中的大姓余氏多居于此。

西街历史上出过不少乡贤名士,在《黟县徽商名录》就记载有西街人氏余士恩、余之光、余世雄、余发杰、余兆骥、余寿山、余增祥等商界名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学者、数学教授余介石。余介石(1901-1968),字慰慈,又名竹平,西街人。幼年酷爱数学,早年就读于南京高等师范。毕业后,一直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治学严谨,为我国数学界培养了大批人才。编、译著述甚丰,主要有《高中代数学》、《高中平面几何》、《高中立体几何》,并与人合编中学数学教材20余种及大学专业书籍20余种。晚年从事珠算研究,他编著的《速成珠算法》和《简易珠算法》等书,被珠算界公认为近代珠算权威。他还于1954年3月,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明上河图》上发现算盘的模式,把我国使用算盘的历史上推至宋代。

“电”,给人们带来了光明,使人们得以享受现代文明,但是和古老文化的融合总是有一定的不和谐,自从这条古街通电以后,就被形似蛛网的电线所覆盖,与古街形成了极不协调的反差。正是由于上述特殊因素,保护“遗产”、恢复“原貌”更显得刻不容缓。去年仲秋时节,当地政府继东街改造取得明显成效之后,迅速下达对西街进行全面改造的任务。作为配套工程的一部份,黟县供电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到现场进行走访、勘察,设计线路下地走向,召开协调会等。负责该项施工任务的“重担”同时也再次落在了共产党员,配电运行班叶胜鹏和装接稽查班汪建武二位班长的肩上。

由于是配套工程,这与以往的暗线工程有不同之处,预埋工作必须服从工程指挥部的统一安排,既不得超前,也不得滞后。这就意味着要和各施工方多交流、沟通,并肩施工,协同共进,按照工程的总体进度来调整暗线改造工作。

西街上的线路是条主干线,调整电源和拆除该线路牵涉到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委党委机关等许多重要部门的供电。为了不影响重要部门的正常办公,停电施工选择了休息日进行。该公司副总经理卢国梁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亲临现场,靠前指挥。截至中午12时,“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共拆除电杆4基,调整各类线路、下户线1200余米,其投资总额达11.7万余元。

从去年到今年,古街上原有的障眼电杆电线正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洁净的古徽风韵。

标签:黟县供电公司,老城改造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