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8日,安徽省涡阳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2009年度“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场)标兵”称号。喜讯传来,涡阳县政府主要领导动情地说道:“此项荣誉的取得,也有着供电公司的一份功劳啊!”。
2008年11月~2009年2月,因连续100多天无有效降水,涡阳县遭到50年一遇的特大旱情,加之“火上浇油”的冻灾,致使全县167万亩小麦面临枯死、绝收的境地。面对严重的灾情,涡阳供电公司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全力以赴打好抗旱保电硬仗,从而使当地午季小麦单产达到468公斤,再创历史新高。
连夜施工送清泉
2009年2月7日,涡阳供电公司总经理张继新的办公室闯进了风风火火的两个人,原来是花沟镇镇长陈涛及分管农业的副镇长胡维峰,他们是为了本镇抗旱的事情向供电公司求援来了。
在得知花沟镇高王电灌站由于变压器被盗不能启用,造成当地蒋桥、高王、彭楼3个村庄的1700多亩小麦至今无法得到灌溉时,张继新当即决定,暂借一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供高王电灌站使用,同时安排花沟供电所负责领料安装。花沟供电所所长吴峰、指导员李飞接到指令后,立即召集全所人员,紧急行动起来。
17时40分,一台崭新的50千伏安变压器和所需安装材料全部被拉到高王电灌站施工现场。这时,天已经暗了下来。抗旱如救火,吴峰、李飞研究后决定连夜施工。在做好一切安全措施后,员工们借助汽车车灯照明,开始施工。初春的深夜很冷,但施工人员全然不顾,他们只盼望能早一点通电,让麦田得到浇灌。
经过一夜的奋战,2月8日8时20分,高王电灌站的变压器安放到位。8时30分,花沟镇党委书记郅玉洁合上该电灌站的刀闸,喷涌而出的清泉哗哗流向了干涸已久的麦田。
今年的收成有指望了
“俺记忆中,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大旱,刚开始可把俺们急疯了,幸好电灌站开动了,哗哗的流水让麦苗喝了个饱,今年的收成有指望了。”2009年2月9日,年近70岁的涡阳县西阳镇郭寨村刘圣明老汉这样说道。
当地始建于1968年的解沟电灌站,灌溉能力达到2000余亩,然而由于近年来村里疏于对该排灌站的管理,造成包括排灌电机及供电线路在内的部分电灌设施严重损坏。为了让解沟电灌站能转动起来,使附近老百姓能及时为小麦浇上救命水,涡阳供电公司高炉供电所黄马甲抗旱服务队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不仅及时为解沟电灌站维修、更换了老化的用电线路,还从县公司请来技术人员为该电灌站维修了因保管不善而损坏的排灌电机,从而使该电灌站得以及时投入使用。
对于超出电灌站排灌能力的麦田,涡阳供电公司还要求各基层供电所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架设临时供电线路,尽最大能力为轻便实用的流动抽水泵供电,以舒解当地群众排灌的燃眉之急,让老百姓多浇麦田、浇好麦田。
感谢源自真情付出
“谢谢供电公司‘党团员突击队’的同志们,俺家孩子打工不在家,多亏他们帮助俺家把6亩多麦田全部浇好了。”2009年2月6日下午,涡阳县单集林场天齐村刘顺三老汉连声说道。
为了帮助农民及特困户抗旱保苗,涡阳供电公司成立了14支由青年党团员组成的“抗旱保电突击队”,每天深入各个乡镇的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抗旱保苗。抗旱服务队在帮助农民架设灌溉线路、维修灌溉设施、宣传安全用电知识、指导村民科学抗旱保苗的同时,还重点对个别村里的特困户、外出打工者家庭进行义务抗旱帮扶。
“感谢供电公司领导在我们最急需的时候送来了这些抗旱设备,有了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省政府提出的2月15日前将受旱小麦浇一遍水、施一次肥,实现亩增百斤粮目标,最大限度减轻旱灾损失,努力夺取今年夏粮丰收。”2009年2月13日,陈大镇党委会议室内,该镇党委书记刘亚紧紧握住涡阳供电公司党委书记米嵩的手感动地说。当日,涡阳供电公司党委书记米嵩代表公司向陈大镇政府赠送了两台(套)抗旱设备,以帮助当地农民抗旱保苗。
了解到部分乡镇因缺少抗旱工具,致使抗旱进度缓慢的特殊情况,涡阳供电公司在努力完成抗旱保电工作的同时,积极筹措3万多元的资金,购买了10多(台)套小型喷灌设备,无偿赠送给因缺少抗旱设备而进度缓慢的乡镇,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称赞。
面对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赞誉和肯定,涡阳供电公司总经理张继新表示,新的一年里,涡阳供电公司将继续发挥电力企业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保障、支撑和推动作用,尽心尽力为涡阳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为当地粮食增产、粮农丰收服务。
标签:涡阳供电公司,全国产粮先进县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