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站所之窗

站所之窗

《经济日报》:推进特高压输电网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作者:黄学良  2010-01-12

特高压电网建设有利于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有利于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008年年初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让我们意识到灾害性天气对电力供应的影响。时隔两年,寒潮天气带来的用电激增及由此造成的电煤运输困难,导致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特高压输电技术再一次被人们所关注。特高压输电技术是指1000kV交流输电和±800kV的直流输电技术。特高压输电具有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省占地等特点。目前世界上已经运行的电网最高电压等级为1150kV。

我国能源资源和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能源分布多集中于北方和西南地区,电力负荷主要集中于中东部等经济发达地区。在我国,特高压电网的建设有利于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另外,也有利于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随着能源产地和消费地距离、范围的不断扩大,原煤的运输受到运力瓶颈的制约。通过在能源丰富地区建坑口电厂、远距离输电到中东部等经济发达地区、输煤和输电两种输能途径并举等措施,既能减轻本已紧张的运输压力,又可增强抵御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据估计,1条1150kV线路的输电能力可代替5至6条500kV线路的输电能力。同等输送能力下,1150kV特高压线路走廊约为500kV线路走廊的四分之一,1150kV线路功率损耗约为500kV线路的十六分之一,有效降低了电能损耗,可以带来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全社会的节能减排。

特高压输电还可以为电力用户在电力购买选择上提供更大的空间,实现更大范围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有效调节电力供求关系,推进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同时,还可以发挥电网的互相调剂及错峰作用,产生较好的联网效益。

根据我国能源分布与消耗的区域分布特点,未来能源的流向是北部煤电、西南水电向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输送,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可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

特高压电网的建设也可以全面促进国内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实现我国交、直流设备制造技术升级,显著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特高压电网在建设初期可能出现不能形成主网架、线路负载能力较低等问题,但随着无功平衡、限制过电压、绝缘等特高压输电技术与相关设备制造水平的不断推进,可以逐步得到改善。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黄学良)

来源:《经济日报》

标签:特高压,抵御自然灾害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