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站所之窗

站所之窗

曲靖电网爱心甘泉赢得旱区群众交口称赞

作者:张骞予    2010-04-06

曲靖电网爱心甘泉赢得旱区群众交口称赞
电力职工为旱区群众送水1744余吨

“旱区滴水贵如油,父老乡亲心头忧;电力人送水四处走,解了群众喝水愁。”这是曲靖旱区群众特别为曲靖供电局“抗旱志愿服务队”即兴作的一首小诗。

在久旱不雨的曲靖各个旱区,一面面迎风招展的“抗大旱 保民生 志愿服务队”旗帜,一个个奔波在送水山路上电力员工的身影,一辆辆满载清水的送水车,为旱区群众带去了希望。自3月以来,曲靖电网“抗旱志愿服务队”深入曲靖七县、一市的旱区开展运水、送水行动,通过结对帮扶,购置、改装和租用消防车、洒水车等,确保联络点旱区群众用水。现已出动6905人次,车辆376台次,为群众送水1744余吨,捐赠抗旱物资936件,有效缓解了20多个村镇49777人、上千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受到了旱区群众的广泛好评。

特困户:“吃水不忘送水人”

曲靖供电局树立抗旱救灾无小事理念,采取集中走访、调查、上门服务、落实责任人等切实有效措施保障旱区弱势群体的基本饮用水,把抗旱保民生志愿服务工作做细做深做实。

“你们电力部门很关心我们残疾人,不远万里来给我们送水喝、送粮食吃,帮助我们解决困难,我高兴啊,你们太关心我们了,你们太好了!谢谢你们!”3月4日,当宣威供电公司的抗旱志愿服务队员把一桶50公斤的清水河一袋大米送到宣威市阿都乡银厂村委会何家冲村62岁的“五保户”孙三阳家里时,孙三阳激动地说了这番话。银厂村是阿都乡干旱较重的村之一,水源十分缺乏,村民饮水基本靠天落雨。每户村民尽管建有1至2个小水窖,但由于去年雨季小水窖蓄水不足,到今年2月底80%以上村民的水窖基本无水。部分村民只好买高价水吃,部门“五保户”、残疾户、高龄户等特困群众只能向村民讨要水喝。得知银厂村受旱较严重的情况后,宣威供电公司派出员工进村入户调查旱情,把村里的弱势群体的喝水问题作为调查的重点。翻开宣威供电公司抗旱突击队制作的银厂村弱势群体用水及家庭情况调查统计表,上面清楚地记录着银厂村五保户、残疾户、特困户和高龄户共70户的详细情况,如:姓名、年龄、住址、用水情况和生活情况等等。为解决银厂村特困群众的吃水问题,宣威供电公司成立了由20名青年员工组成的党员抗旱救灾突击队和团员抗旱救灾突击队,突击队员负责把水送到特困户家中。

在沾益县菱角乡水井坪村,曲靖供电局抗旱志愿服务队为村民们送来了12吨清水。由于村里不少青年人外出务工,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守,送水队员们就主动将水挑到村民家中。70多岁的李小伍奶奶,家里没有劳动力,就在昨天,家里的生活用水全部用光了,正当老人正在愁眉不展的时候,电力工人送水解渴来了。老人激动地说:“吃水不忘送水人,我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电力人的恩情!”

小学生:“有水喝了我们就能安心上课了”

长期持续的干旱已导致曲靖部分农村、乡镇学校的师生饮水、用水困难,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曲靖供电局迅速行动起来,为其中部分饮水困难的寄宿制学校送去了“救急水”,以解燃眉之急。

“感谢叔叔阿姨们给我们送来了‘救急水’!有水喝了我们就能安心上课了!”白石岩村小学的学生们紧紧拉着抗旱青年突击队队员的手久久不愿放开。白石岩民族村是一个彝族自然村,分上村和下村,由于地势上不易落村,上下村相距六、七公里之遥,上村和下村两所小学学生60%为寄宿,受旱灾影响学校师生们饮水告急。3月27日,曲靖供电局抗旱青年突击队将两车清泉送到了白石岩上村和下村的两所小学500多名师生的手里。面对校长的连声道谢,抗旱青年突击队队员们微笑着说:“孩子是我们祖国的花朵,只要孩子们有清洁卫生的水喝,能照常上课,拉水的路再远、再难,我们也要想方设法去做,我们辛苦点不算什么。”

3月26日,陆良供电公司抗旱志愿服务队为因缺水严重即将停课的陆良大莫古镇红石岩村小学送来了20箱云南山泉水和800本作业本、文具等学习用品。当抗旱志愿服务队把矿泉水递到孩子手里时,孩子们纯真的脸上都洋溢着甜甜的微笑,还边喝边说着“这水好甜啊!谢谢你们,我们一定好好读书,不辜负你们。”

3月27日,马龙供电公司抗旱志愿服务队为饮水十分困难的新屯完小送去价值3.84万元的1600件,约为20吨的矿泉水,这些水可确保新屯完小494名师生4月至7月份的饮水需要。

少数民族:“电力职工帮我们当作一家人”

针对曲靖少数民族人口多、经济条件较差、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情况,曲靖供电局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抗旱救灾工作,注重民族团结,尊重民族习惯,调查、走访旱区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把清水送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为他们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宣传卫生用水、节约用水和防火的知识,同时,鼓励他们迅速展开生产自救,力争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

在沾益县大坡乡支古村,苗寨姑娘们特意换上节日盛装迎接抗旱救灾送水队员。支古村距离大坡乡有20多公里,居住着30多户苗族人家。靠天吃水的村民以前都是靠山上流下的泉水解决用水问题,在正常的年月,支古村每年仍有三四个月属于缺水期,村里建有6口水窖用于蓄水,大旱让村子滴水不存。3月23日,得知大坡乡支古村缺水十分严重后,曲靖供电局借用消防车把12吨清洁的饮用水送到支古村。苗族姑娘杨兰英激动地说,“供电局送水给我们喝,我们太高兴了,像过年一样,这点水够我们吃好几天了,省得我们去好远的地方背水。”看着自家拉水的小板车里清澈的水,一位大爷捧起一捧水喝了一口,满意地说:“这下好了,人有吃呢啦,马也有吃呢了,牲口都得吃水了!太好了!你们还把水送到家门口,真是太感谢了!关键时候,你们电力职工帮我们当作一家人,真的感动啊!”“放心喝吧,过几天我们再给你们送,我们都是一家人,怎么可能看着家人受难呢?”抗旱救灾送水队员如是说。

沾益县德泽乡纳母角村是个彝族自然村,由于地处高海拔山区,受大旱影响,80多户村民每天都要到5公里以外的龙潭取水,加上水源点山路崎岖,一天也只能跑上一个来回。而费力运来的水,也只能维持一个家庭一天的人畜用水。得知此情况后,曲靖供电公司抗旱青年突击队组织了2辆解放小卡,定制了80只能容纳50公斤水的水桶,满载着干净的清泉送到了纳母角村。当送水车队到达村口时,纳母角村沸腾了。76岁的杨兴红老人说:“难得你们还想着我们这些少数名族给我们送水啊!你们就像亲人一样,太感谢电力公司了!”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抗旱保民生,曲靖电网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