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河南日报的一则通讯《黄豆如何变成“金豆”》引起了笔者浓厚的兴趣,在笔者进行采访时,受访群众不约而同的表示,在黄豆变成“金豆”的背后,其实离不开一双神奇的幕后推手——供电服务。是怎样的一双“上帝之手”助推了“黄”“金”蝶变,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开始了探访之旅。
战略带动。二安乡位于内黄县城西南,是远近闻名的腐竹之乡。该乡从90年开始,引进腐竹加工技术,最初的腐竹加工以家庭作坊为主,规模小,效益低。腐竹加工能不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对全国的腐竹市场做深入细致的调察了解后得出结论:只要走产业化道路,有效整合资源,深化专业分工,获得成本优势,完全能够将腐竹产业发展成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敏锐的内黄县委、县政府领导从腐竹生产中捕捉到了新的发展机遇,致力将腐竹产业做大、做强,提出了“三化、四新、五带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三化”:腐竹产业化、产业标准化、链条生态化;“四新”:树立新观念、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打造新品牌;“五带动”:带动大豆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农村沼气建设、煤炭运输业、彩印包装业。战略已定,二安乡的腐竹产业开始上轨提速。
电力驱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内黄供电公司根据腐竹产业发展规划,未雨绸缪,加快电力设施建设进度,全力提供电力配套服务,积极做好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护航员”。针对二安乡腐竹产业区建设情况,该公司专门成立电网建设、营销服务工作组,认真制定超前经济发展的电网发展规划,提早落实二安供电区内电网建设和技改工程,及时开通业扩报装“绿色通道”。2010年以来,仅井村一个村,就新增台区5个,容量650千伏安;扩容台区2个,容量200千伏安;新建10千伏线路1200米。在可靠供电的保障下,二安乡腐竹产业不断发展,2009年,实现产值157亿元,上缴利税1100万元,带动就业1200人。在二安乡的带动下,井店镇腐竹生产也迅速发展,并催生了当地的养殖业。1至8月,内黄供电公司实现供电量3.78亿千瓦时,同比上升36%,受理新装、增容334户,容量73721千伏安,供电服务转型升级的产业效应初步显现。
服务推动。2009年6月的一天凌晨2点多,后安村电工任天生接到报修电话,村西头腐竹厂缺相,没法生产。任天生快速赶到现场,用地埋线测试仪沿着400多米长的线路,一处一处进行测量,找到故障点后,把地埋线挖开,更换损坏的绝缘线,抢修结束送上电已经早晨6点钟。2010年7月的一天凌晨3点多,大槐林村一腐竹加工厂打电话报修,变压器缺相影响生产,急需抢修。接到电话后,该村电工陈国利迅速前往,经检查发现配电盘空气开关损坏,到供电所领回空气开关后更换,于当日早晨5点30分,恢复供电。这些绝不仅仅是个例,二安乡的每个农电工都有多次深夜抢修的经历。因为腐竹生产企业的用电高峰期多在凌晨,因此凌晨成为设备故障高发期,正是这种独特的生产特点造成了二安乡的农电工有三宗“最”——电话号码群众知晓率最高、和腐竹生产企业最熟、深夜抢修次数最多。
目前,内黄县腐竹生产厂家已发展到576家,年产值5.4亿多元。随着产业规模扩张和链条延深,集群发展态势明显,内黄县委将规划建设二安腐竹产业集聚区纳入全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全力推进,届时,将新增腐竹生产线200条以上。内黄供电公司已提前着手筹建配套电力设施,将二安腐竹产业集聚区电力建设正式列入公司《2010-2012年农网改造升级规划大纲》。“当好全县经济发展先行官,让每一位电力客户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不仅是我们供电员工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该公司总经理甘慧勇说。
标签:腐竹产业,点豆成金,背后,内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