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神韵傩乡,魅力德江。多年以来,贵州德江供电局城区供电所的员工用他们的执着与坚守,保证了德江县中心城镇近10余万人的供用电安全。2011年,这个所被省网公司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阵阵掌声,再次唤起人们对城区供电所以实际行动践行“优质、方便、高效、快捷”,勇创一流的精神风貌和优秀品质的赞叹与敬仰。
让品牌凝聚力量
德江局城区供电所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启动后,立刻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高高飘扬的“工人先锋号”旗帜,成为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引领时尚的品牌。
德江局城区供电所只有17名员工,而他们完成的工作量是:4.5万行政户数、10万人口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电的抄表、核算、电费收缴,以及线路维护、户表安装等等。同时维护管理的还有总长31.73公里的10千伏线路,42.63公里的低压线路, 169台配电变压器,以占全局不到二十分之一的员工,完成网内36%以上的供电量。电费回收率达到了100%,电费差错率为零。
如果说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是一首辉煌的交响曲,那么每一个乐章都跳动着一串又一串城区供电所员工用实际行动践行南网情深的感人音符,述说着一个又一个平凡中不平凡的故事。
让用户知晓南网
城区供电所用务大厅。这里,环境整洁,纤尘不染。大厅正中的南网标识异常显目。在一侧的墙上,上岗员工一览表、联系方式和联系电话、客户高低压报装流程图、收费标准、结办时间等等,排列得整整齐齐。客户坐席、写字台虚位以待,一进大厅,给人一种走进家的感觉,温馨而和谐。
2011年11月下旬的一天,报装员方红平正在为一位前来进行电力的报装的客户详细地讲报装流程,指导客户签定相关供有电合同等,只见她一身职装打扮,英姿飒爽,满脸笑容,在与客户的交谈中对答如流。今天来报装的是一位需要安装动力的客户,他需要安装的设备是一台加工豆制品的打浆机,正在为不知道购多少功率的电机犯愁,方红平不时向这个用户提出建议,大约半个小时后,客户满意地离开了大厅。而像这样的报装接待,在2010年至2011年里就有1348户。她告诉笔者:“客户从第一步跨进我们大厅起,就是我们的上帝,在以后的日子里,南网公司的服务将一直伴随着他,我们的服务就是要让客户不仅要知晓南网服务理念,更要感受到南网公司优质的服务带来的好处。”
让用户体会情深
青龙镇是德江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居住着10余万土家儿女。一支由5人组成的“电力青年流动服务队”,不分白天黑夜和节假日,常年活跃于大街小巷,有求必应,被老百亲切地称为电力“110”。自这支队伍成立两年以来,共接受电力咨询1230次,现场处理电力事故185次,累计服务达2331小时,有1754人次亲身体验了他们的服务。
宴大健是这支队伍的成员之一,小伙子平日里总是一脸的微笑,凡是上点岁数的人,总喜欢在他头上摸一把,拍拍他的肩膀,而他回应你的总是那句老话“用电有困难你说话喽。”据所长介绍,自“电力青年流动服务队”组建后,小伙子就一直没有休过节假日,其实他家里非常需要他的,儿子不幸患有脑瘫,生活不能自理。去年9月,小伙在给用户检修时突发头晕,不慎摔伤了小腿,笔者和办公室的同志一同去看他,同去的还有他的所长。交谈中,小伙子嘴里念念不忘的总是某户某户的漏电保护器应该更换了,某某家又新增了负荷,需要更换进户线等等,他告诉笔者,“我们苦点累点没什么,南网情深是用行动践行的,不是喊出来的”。
让你我共享和谐
去年夏天,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使城区供电所的供电压力骤增。这个所及时转变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出击,加强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开展对“用户下火线专项整治”工作,排查隐患727起,对大巷子、外贸宿舍、农机一巷等下火线专项整治38处,直接解决了3000余户用户用电卡脖子问题。同时利用大修技改项目新增黎家堡、公安局、安居小区等公变9台,更换了10千伏线路9.08千米、15米电杆192根,改造和整改了28个台区的下进户线,统一下火295组。
在谈到如此规模的整改治理工作会不会影响供电所主要工作职能“抄、核、收”时,所长曹绍均是这样认识的:“电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独特的社会属性,不能简单地看做是商家与用户的买卖,我们的责任就是要用优质的服务,构建和谐,共享现代文明成果。”
标签:工人先锋号,德江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