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线路规范了,表箱漂亮了,空调能开了,灯管也明了,生产生活比以前方便多了”。诸城普桥村的王老汉笑逐颜开,连声夸赞配电台区标准化建设给他们村带来的可喜变化。
谈起标准化示范供电所建设工作,诸城密州供电所所长孙炳华侃侃而谈:“我们以争先创优的精神统一了标准工作,工作程流更加完善,考核指标更加明细,资料管理更加规范,服务规程更加透明,队伍管理更加正规”。
诸城,古称密州,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知任此州。密州供电所就坐落于古县城东南。近年来,密州供电所以建设标准化示范供电所为主线,积极开展创一流工作,基层农电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先后被评为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示范供电所,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示范窗口”,潍坊市“文明和谐单位”,潍坊供电公司“规范化管理先进供电所”,诸城市“二十佳文明示范窗口单位”。
强化过程控制 现场作业标准化
密州供电所通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建立了以所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责任体系。狠抓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依托“标准化作业智能管理系统”,积极推行现场标准化作业,严格规范工作票、标准化作业指导卡的办理,实现了现场安全可控、能控、在控。创新推行“全员列队、集中讲解、看板提示、互动提问、安全宣誓”现场开(收)工会安全管理模式,并制作了100套安全标牌、标识、警示图版、安全袖标投放到生产一线。对线路登高工作实行了“喊话式”核对安全监护,对“开工会、收工会、现场安全措施布置情况、监督人员到岗到位情况”进行拍照备案。严抓现场安全交底和安全防护,规范施工工器具、材料定置管理,将防高空坠落和防机械伤害作为事故防范重点加以严控,落实现场安全和文明生产措施。工程结束后,组织收看施工作业的幻灯片,通过重温作业过程,对违章现象进行逐一排查。对高层楼宇建设项目全部采用双电源供电,并加装防倒送电设施,签订了安全协议,确保了客户的用电安全。定期开展月度安全分析例会和“周六安全学习日”等安全活动,与员工和员工家属分别签订安全责任书,实现供电所与员工家庭合力共管、双向监督,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正是这些对细节的监督和管理直接使安全生产达到了可控在控。
加大线路运行管理力度,成立了三级护线工作小组,层层签订了线路运行维护合同,充实完善了风险数据库,建立安全风险的超前预控和逐级预警响应机制。通过张贴发放电力设施保护宣传通告、小图册、联络卡、完善安全警示标志、加装防鸟风车以及给特种车辆司机群发安全提醒短信等创新举措,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护电环境。创新“工间定巡、途中护巡、巡视留痕”管理模式,工作期间安排专职巡视员定期巡视检查,上、下班时间指定职工交叉责任区巡视,并采取杆塔张贴监督卡和划符号等措施,做到线路巡视零遗漏、无死角,实现10KV线路完好率100%,一类设备100%。
加强专业管理 营销管理标准化
“这种模式很值得推广和普及”,这是日前国家电网公司农电部李树国在对样板村视察时给出的高度评价。
按照“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绝缘化”模式,高标准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在全市率先开展智能电卡表改造和远程集抄建设,打造了普桥和侯家庄子两个网改样板村,得到了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示范供电所验收组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积极应用“四新”技术,高压客户信息采集终端、四到户台区网络电能表安装率达到100%,实现了客户用电信息的24小时实时采集和监控。加快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辖区内电气化村建设率达到86%,建成全省首批电气化镇。积极组织农网改造小课题攻关,低压分线箱内装设双头接地刀闸等创新成果的开发和应用,有效提高了停电检修和故障处理效率。根据供电辖区内农业生产特点,无偿为野生动物养殖、花卉苗圃大棚等特色农业项目生产线路进行改造,为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营销管理上突出“严”和“细”,加强低压线损和分类电价的管理,通过实行分压、分线、分台区、分责任人线损指标管理,按月进行统计、考核。每月召开线损分析会,对线损较高线路、台区,进行重点、逐一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到人,严查各种跑冒滴漏现象。
认真落实无功管理和供电可靠性工作计划,采用集开关、计量和无功补偿一体的配电箱,实现了智能无功补偿。定期对辖区内电压监测装置进行巡视检查,为每条线路都安装了故障指示仪,认真统计停电时间,做好供电可靠性分析报告,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为98.96%,供电可靠率为99.99%。
坚持“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规范营业窗口建设,营业厅划分“七区一室”功能版块,构建了“一站式”绿色服务通道。针对新型智能电卡表推广应用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供电所专门印发了智能电卡表插卡使用方法“明白纸”,指定“手把手”客户代表,专门讲解智能电卡表的使用方法和购电程序,引导客户办理各种业务。着力打造“10分钟”缴费圈,积极推行自助终端缴费、POS机缴费、社会化便民代收、特殊用户上门走收、流动服务车售电、银行代扣等十种缴费方式,电子化缴费比例达95%以上。大力实施“95598”光明服务工程,组建了“国家电网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设立党小组责任社区,打造了更加鲜亮的党员服务名片。
他们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应用了“供电所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标准体系管理信息系统”、“95598客户服务系统”、“电力业务营销业务系统“等七个信息化管理模块,搭建了联网运行、数据共享的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了生产、营销、安全管理等部分数据的收集、审核、上报工作。
注重客户需要 优质服务标准化
“人民电力,真诚挚友”,这是2011年8月16日,北十里村30多家养殖大户为密州供电所送来的锦旗。
这个村是闻名全国的养殖基地,大大小小的养殖户上几百家。8月12日,天下着大雨,北十里一台1变压器出现故障,造成30多个养殖户停电,如果时间稍长送不上电就会造成鸡因挤压而死亡。接到报修电话后,不顾大雨滂沱,组织了 4名农电工用了30分钟恢复了送电,使养殖户免受损失。同时,他们加强对养殖区的用电巡视,发现异常及时解决,确保了养殖区的可靠供电。这是他们用心服务的一个缩影。
为第一时间满足客户需求,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应急机制,制定了应急预案和事故防控预案,设立了抢修值班室,实行24小时抢修值班;积极开展安全用电进企业、进农户、到田间地头宣传、用电咨询等上门服务活动。全面完善了用电客户档案,建立了大客户跟踪服务制度,对重要用户和特殊用电客户,坚持上门走访、上门服务、召开恳谈会等特殊服务;完善保电工作机制,近几年来,先后圆满完成了国家领导人视察诸城工作、青岛奥帆赛、全省城镇化工作现场会、欢乐中国行、大舜文化节、国际烧烤节等一系列重大节会保电任务,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扬。
提升队伍素质 业务技能专业化
“我干了几十年的农电工了,原以为搞好服务、搞好安全就行了。没想到,现在搞标准化要求这么细致,连话怎么说、车怎么放、工具怎么摆、路怎么走、衣服怎么穿都有了具体标准。” 密州供电所的王秀山诚恳的告诉笔者。
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技能鉴定,全部员工达到中级工及以上水平。采取精神和物质双向激励措施,鼓励员工主动学习和参与各类技能竞赛,先后荣获了集团公司组织的第二、三届技术比武团体第三名、潍坊供电公司 组织的第一届技术比武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其中王秀山代表集团公司参加国家电网公司技能竞赛,取得了团体三等奖,被评选为国家电网公司优秀配电运检技能人才。设立了以王秀山命名的技能实训室,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提升员工队伍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精心打造小书屋、小浴室、小伙房、小餐厅、小菜园、小活动室“六小家园”,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增强了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我们对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要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工作变得更有序了,效率更高了······”这是密州供电所标准化建设以来员工们最深的感触。
标签:密州供电所,标准化示范供电所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