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高低交错,乐清湾蔓延开一层浓浓的迷雾。站在码头上凭栏远望,玉环县供电局常驻海岛海山乡的电力工人沈宣聪一脸无奈,这样的天气,轮船只能停航,去县城领物资的计划只能又一次搁下。
沿着宽不过1米的小道,沈宣聪回到了“电管站”。这个已经被并入芦浦供电营业所的曾经的“海山供电营业所”,如今仍是岛民们口中常常挂念的电管站。七个大老爷们,一条公狗,一处简单的办公窗口,一辆黄色的“国家电网”抢修车,成全了这个岛内群众交口称赞的“爷们”电管站。
留不住姑娘的海岛
海岛留不住姑娘——这是每一个到过海山的女性的共识。没有百货大楼,也没有女人街,有的只是满地的鸡屎和渔民黝黑的肤色。在海山乡政府工作的女性,都寥寥可数,更不用说从事重体力、高危的电力行业。“海山供电营业所从成立到撤销,我们都只有一位女同事,做了3天同事的一姑娘。”说起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沈宣聪摇摇头,海岛条件艰苦,一般男性都难以承受,更不用说柔弱的女同胞。“以后估计也难有女同事。”
女性天然的亲和力,其实更适合做些电力营销工作。这也是负责营销工作的泮可定的想法,没有女性,男性就得硬着头皮上。“我们大老爷们,嗓门大,嗓子粗,看着就不温柔,干活行,和老百姓聊家常可不行。”
留不下盲点的工作
抢修、进户服务,这些纯男性的工作,自不在话下。电费回收百分百,窗口服务顶呱呱,放在女性蓬勃的营业厅还可以想象,在女性绝迹的海岛,则有点苛求。这个“爷们”电管站,是岛上群众口中的最满意站所。
“岛上老百姓用电都不多,一个月电费也就五六十块,多一点的,也不会超过一百。”泮可定笑着说,可别小瞧了这些小钱,往往小钱最难要。他就碰到过一次,用户以电费少为由,非要攒到下个月一起付。“这不是违反了咱们电费当月回收规定了嘛。”泮师傅也试着变通了下,自己垫钱往这位用户的户名上存。“算是岛上居民的互助吧。”
沈宣聪则说起了另一件往事。离海山本岛10余海里的茅坦岛上,一位用户家里的电饭煲用不了电,于是一个电话就直接打给了沈师傅。正值中午,沈师傅饭也没扒上口,雇好船,50分钟到了用户家。仔细一检查,原来是电饭煲的插头绝缘壳没有去掉,和用户家里的线路没有一点关系。“雇船来回得要三百块,这个用户一年的电费,估计都没三百块。”沈师傅说,虽然有点离谱,但群众有需要,就得第一时间到。
放不下故土的责任
“爷们”电管站的所有雄性,都是海山土生土长。驾驶员李海敏总觉得自己是多余,因为岛上真正开车的机会,并不多,船比车好使,于是他使劲的学着电力技术。那条唤作“海瑞”的公狗,则是办事点最好的门卫。沈宣聪是海山的党代表。
“我们都是海山人,家里人用电,是我们的责任。”林根旺一句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这帮爷们其实有过离开海岛的好机会,不过几个人坐下来一商量,还是决定常驻海岛。“都说守土有责,这个责任,就得我们担着。”说起以后,沈宣聪不无担忧。都已不是青葱岁月,老的老,退的退,需要新鲜血液的补充了。
标签:电管站,玉环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