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众所周知,处在供电企业未端的供电所虽然是最小的班组,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供电所单就其管理的设备一项来说,其数量就很庞大,而且更新快,品种繁多。随着供电所管理日益精细化;基层一线配电管理人员年龄偏大;专业人员较少;新设备、新技术的投资和应用逐年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势必会导致供电所在设备管理一直跟不上或者离标准要求还有很大距离的情况出现。
桐柏县电业局新集供电所独辟蹊径,经过实践,成功运用“三个一”工作法,有效地解决了供电所的设备管理的难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供电所设备检修、运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一、新集供电所的基本情况
新集供电所地处桐柏县的西部,全所供电辖区幅员面积160平方公里,担负着13个行政村,254个自然村,总人口20120人。
该供电所现有职工3人,统管农电工16 人。供电辖区内有田乡线、田石线、郑新线三条10KV供电线路,全长77.634千米;0.4KV线路128.4千米;配电变压器100台,容量10745千伏安,其中公用变68台,容量5050千伏安, 专用变32台,容量5695千伏安;年供电量1556万KWh,10KV线损率4.98%,电费回收率100%。
二、设备台帐管理“三个一”工作法
“一张图”的绘制
每一条10千伏线路的地理接线图对供电所的基础台账管理最为重要,一张准确的地理接线图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了解线路的设备的运行情况,提高线路故障抢修的效率,减少停电时间。
对线路进行普查。从供电所农电工中挑选出4名精通业务、熟悉线路的人员,分成两个小组,一组2人。带上钢卷尺、笔和纸。从变电站10KV出线间隔后第一基杆塔开始,对每一条线路,一档一档的进行实地测量。按照先主干线、支线、分支的顺序进行测量,并把线路的杆塔性质、拉线条数、跨越的河流等信息记录下来。每天结束后把测量的草图和标注信息交给供电所长。
普查测量时间要求三个月,个别线路比较长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每隔一天,由供电所长带一个人亲自到现场对前两天测量过的档距、杆塔性质等信息进行核对,至少抽查五处,每一处都必须100%与实际符合。如发现测量过的与实际档距不符或者少标注线路设备信息等,就要求负责测量的人员重新测量和补充缺少的信息。等每条线路测量完毕,且线路草图也画好后,对于参加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在年终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这样可以提高测量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可以采用GIS设备进行数据采集,这样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也具备了影像资料,同时节省了人力。
“一个册”的形成
测量并复测后,由供电所长亲自或者指定专人对采集回来的线路草图进行汇总,把采集回来的线路,经核对后的草图,按照绘图要求画在旧挂历本的背面或者很大张的牛皮纸上,并把每一档的档距、导线型号、杆塔性质、拉线、跨越的河流(池塘)、走向、柱上开关、金具等都一一标注,制作成比较正式的线路地理接线图。根据地理接线图,做成表格,把每一个台区的信息也抄录下来,包括变压器铭牌、互感器、电表等的铭牌上的所有信息,制定成册与地理接线图配合使用。同时将其输入到相应的系统中(GIS系统、农网降损决策辅助系统等),实现信息化。
在平时,所长或者职工空闲的时候,要求大家用铅笔画线路地理接线图,从而可以使所内人员很好的熟悉和掌握线路设备的运行情况,更有利于设备的管理。
“一个新”的坚持
任何好的制度、好的方法不坚持的贯彻下去,不进行后续的更新,尤其配网每年的变动都很大,如不能及时的进行的更新台帐、线路地理接线图,那么“一张图、一个册“的制作都是白搭。所以设备台帐的后续更新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所长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自觉性,当线路有改动的时候,要及时地进行更新、补充、修改等,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新集供电所正是通过以上三步,很好的解决了供电所设备台账管理难的问题。新集供电所设备台账管理达到了“记录真实、数据准确、图纸无误、信息全面、真实有效”。在每次设备台帐管理考核和线损管理上都比其他供电所要管理的好,成为其他供电所在设备管理上学习的标杆。
标签:供电所,设备管理,桐柏电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