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献策

技术献策

广东电网抗风加固工程显成效

  2012-09-11

今年以来,“韦森特”、“启德”相继登陆广东,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了13级,是继2008年“黑格比”以来的最大台风等级。尽管强台风不断,但是广东电网运行总体平稳,仅有1回220千伏线路发生跳闸,跳闸的500回条线路基本集中在10千伏及以下等低电压等级线路。受灾地区,35千伏及以上线路均未发生倒杆、倒塔。

同是台风侵袭,为什么其他电网接近崩溃,而广东电网却能经受考验、屹立不倒?本期记者就带您一探究竟。

发扬光大的抗风传统

广东作为我国台风灾害最严重的省份,受台风影响非常大。“全省有十一个地市供电局处于台风频发的沿海地区,历次台风登陆,都使电网尤其是中低压配电网遭受重大损失。”生技部易仕敏告诉记者,“因此,公司历来都很重视抗风防汛工作,在电网规划之初就将抗风因素纳入考虑。”

湛江局作为台风登陆的常客,虽然其电网抗台风等级相对较好,但是由于线路抗风设计落后、杆塔年份过长等问题,仍然无法有效抵御一次次的台风施虐。“1996年那场台风甚至把铁塔吹成了‘天津大麻花’。”湛江局一位员工回忆道。

由于设备与技术的落后,要让有几十年历史的杆塔在强台风中安然无恙无异于天方夜谭。“公司非常注意对计划的滚动修编,每年都会组织专家分析台风侵袭电网的特点,有计划地逐步推进台风多发地区的抗风加固工程。”易仕敏说,“特别是2008年抗冰灾之后,公司下定决心花大力气打造‘本质坚强’电网,更加重视电网的抗风加固。”

从2009年至今约4年时间,全省共完成了2回220千伏、1回110千伏、2回35千伏和603回10千伏线路的抗风加固改造工程,其中配网10千伏线路抗风加固工程改造共计1352千米,加固杆塔超过11000座。

“加固后的线路,抗风效果非常明显。”生技部雷炳晖告诉记者,“2008-2010年间,公司对台风易吹袭的中低压线路制定计划逐年进行抗风加固,10千伏已加固改造受损线路共32千米,而未加固受损线路却高达2260千米;加固后,35千伏及以上线路基本不受台风影响。”

“上面政策好,下面办法多”,建设改造计划不断滚动修编,施工执行方案也随之而变。沿海各地市局在落实防风加固工程中开动脑筋、发挥智慧,采用土办法和新技术攻克了抗风加固中遇到的难题。

土办法解决大难题

在北莉岛10千伏线路抗风加固改造工程中,湛江徐闻局的施工队用自己摸索出的“土办法”解决了海上作业的难题。“如果挖土方的速度太慢,潮水会冲毁已经挖好的土方,那我们只能重新再挖,造成重复施工。”北莉岛施工队李师傅告诉了我他们的难题,“另外由于海上都是软土沙质的缘故,挖出的杆塔基础极不稳固。”针对这两大难题,李师傅和他的工友们开动脑筋,结合经验,找到了一个经济实用的“土办法”。

“我们在施工时会将土方开挖量扩大一倍,并且用沙包把土方围绕起来,这样即使潮水会冲刷到土方,也不会毁掉整个基础。”李师傅介绍到,“针对软土沙质的难题,我们为杆塔基础加了双保险,即先在基础底部打入松木桩固定基础,防止基础移位,再将基础的垫层提高到50公分,最后才是常规性地铺上杆塔混凝土基础。”

新技术克服老问题

以江门局台山地区为例,从2008年起陆续完成了31回10千伏线路的抗风加固改造,将其设计风速提高至40米/秒。“江门海岸线长,受极端气候影响大,因此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创新45m/s电网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推进了特殊地域的防风、防雷、防洪改造工程,提高电网抗灾和风险抵御能力。”江门局生技部小高解释到,“经过抗风加固改造的配网线路先后经历了‘巨爵’、‘凡比亚’、‘韦森特’和‘启德’等台风的‘袭击’,但是却无一不屹立不倒、毫发无伤。”

为解决线路风偏跳闸后故障点查找难度大的情况,江门局开发了风偏在线监测系统来提高线路的运行水平。江门局范亚洲告诉记者,风偏在线监测系统可以结合线路本体数据及风速、温度等测量数据,综合计算出导线的风偏状况,实现对直线塔导线、转角塔跳线风偏的在线监测,从而实现快速定位故障点,争取了抢修复电时间。

在未来三年,公司还计划投入约14亿元,完成3357千米10千伏配电线路的抗风加固。其中,明年将用一年时间集中完成2013年-2014年两年的抗风加固工程,电网抗风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标签:广东电网,抗风,加固工程,成效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