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献策

技术献策

数字电网 全速黔进(图文)

作者:记者 刘杰  2022-07-20

W020220719373817825941.jpg

  都匀供电局信息系统网络维护人员在数据中心机房进行例行维护。 龚雅琴 摄

W020220719373817830822.jpg

  铜仁供电局220千伏太平变电站AR鹰眼视觉识别系统正在对站内实景、设备状态等全方位监测和识别。 范才夫 摄

W020220719373817849041.jpg

  凯里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应用人脸识别技术,操作更加规范、安全。 蔡兴文 摄

  当前,数字技术加速创新,不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贵州电网公司依托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电网建设。充分发挥“电力大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特点,促进电网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助力贵州数字经济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数字电网“赋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打开手机,输入几行字,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桐达翰林居住宅区用电处经理张洲就完成了新装11台800千伏安变压器的用电申请。

  贵州电网公司铜仁碧江供电局城北供电所几乎同时收到相应信息,并于当日上报用电需求。次日,碧江供电局市场营销部组织生产技术部、配电中心、运维、计量等专业工作人员成立服务小组,赶往现场勘查。张洲发出用电申请后的第5天,设备安装成功并顺利送电。

  “让数据多走路,让客户少跑腿”这样的变化,得益于南方电网公司深化互联网大数据应用,打造的线上服务平台——“南网在线”APP。

  打开“南网在线”APP,省内居民用户可通过“刷脸办电”进行用电报装,小微企业用户可通过“一证办电”进行用电报装,只需在“南网在线”输入企业名称,后台自动获取相关办电信息,免去用户证件整理、上传、核对等,办电效率显着提升。截至目前,贵州电网公司已通过“刷脸办电”“一证办电”办理该类业务14.9万笔。

  依托数字化电力供应,企业用能更加有保障。以贵安新区为例,作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核心区,该地聚集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华为、腾讯等企业的一批数据中心,电力负荷精准预测、精准调度至关重要。

  “贵州电网公司贵安供电局及时组建‘云上贵安’电力服务队,根据各大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数量、设备容量、用电负荷等情况,对客户精准‘画像’,着力提高供电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客户满意率。”“云上贵安”电力服务队队长邵倩文介绍,通过设置客户自有产权用电设备“健康指数”,及时帮助企业高质量做好用电保障工作。

  “具体而言,我们会对客户自有产权的开关柜、断路器、保护装置及自备应急发电机等用电设备逐一检查、试验,并出具‘优、良、中、差’等级告知书,由此生成‘健康指数’,依指数对企业电力设备分级管控,开展个性化、差异化运维管理。”邵倩文补充说明。

  在助力精准研判优化错峰用电上,贵州电网公司从企业客户角度出发,对生产功率调控、电力成本计算等环节进行模拟,研判企业获得理论最大电力收益的择时生产策略。通过电力大数据分析,可让企业合理优化用电时间,科学用能,创造更多收益。

  贵州电网公司利用电力大数据为广大用户提供高质量电力服务,优化电力营商环境。“近年来,贵州电网公司积极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对内积极建设数字电网提高服务效率,对外主动推动政企数据共享提升客户体验,让贵州电网公司成为贵州省大数据战略行动,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力量。”贵州电网公司信息中心总经理、党总支副书记袁捷说。贵州电网公司将充分发掘电力数据价值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促进电网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挖掘电力数据价值服务数字政府

  电力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和“温度计”,可以反映实时的经济社会运作情况。

  在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的贵州电网展厅里,一块电力大数据展示平台的大屏格外引人注目,上面详细显示着贵州电网公司的客户服务、数字电网、数据说经济等5个方面的电力数据。作为全省首家入驻展示中心的能源性企业,丰富的数据背后,是贵州电网公司对于全力融入贵州大数据发展战略,深度对接数字政府的生动实践。

  “‘数据说经济’就是利用电网投资、区域用电、居民用电及全省用电客户数变化趋势等电力数据,反映贵州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以此支撑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决策分析。”贵州电网公司数字化部总经理吴忠说道。

  立足贵州省经济及用电结构特点,近年来,贵州电网公司利用电力数据与经济运行态势的高相关性,不断扩展数据应用,于2021年4月与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签署数据合作协议,共同探索政企数据资源融合交互新模式,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这是贵州电网公司企业数据与政务数据的首次‘联姻’。”吴忠表示,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贵州电网公司充分发挥贵州大数据发展战略优势,抓住南方电网公司数字化转型机遇,联动贵州省相关政府部门,建立政企协同工作机制,实现了决策层、执行层、专业层“无缝对接”,从“数据共享、平台共通、安全共保”三个方面全力推进工作协同。

  2021年8月,贵州电网公司互联网客户服务平台与贵州省政务服务平台成功互联互通,实现了各类数据的共享共用,促进了电力数据资源与贵州“一云一网一平台”的深度融合,形成了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发展模块,贵州电网公司在数据合作协议的基础上,还与贵州省工信厅共同建设了贵州省工业经济运行调度系统,通过电力数据及时发现工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促进贵州省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通过不断深挖电力数据价值,聚焦数据供给,现在我们实现了电压、用电量、用电数据异常等300余项电力数据与贵州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直接传输。”吴忠介绍,数据涉及全社会、产业、企业用电等多维度,促进了政府的数字化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矿山生产采、掘、机、运、通等各个环节作业均离不开电力供给且功率、波形、用电量均有不同。通过对用电数据的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矿山是否生产、重大设备是否在用、是否存在故障等状态。

  日前,贵州电网公司与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共同建设的煤炭行业企业生产情况分析数据共享平台,在贵州省内8家煤矿企业正式进行试点应用,平台以电力数据为基础,实现了煤矿生产电力、安全监控、人员定位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与交换共享。

  袁捷介绍,该平台目前已初步构建违规生产、异常生产、设备异常等分析模型,在为政府部门提供企业全过程实时监督服务的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用电数据的情况,及时对设备进行检修,确保安全生产、高效生产。

  作为贵州省第一批数据商,贵州电网公司现已实现3个可交易电力数据资源目录上架,涵盖社会用电、电能质量、故障报修等方面,将进一步促进数据流通,提升电力数据在社会治理、经济运行和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公共价值。

  “接下来,我们将利用南方能源数据中心作为算力基础设施,承接贵州省能源数据中心建设,全面汇集整合贵州省风、光、水、煤气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全链条数据,强化分析与数据运用,将贵州电网公司打造成为能源生态系统服务商,积极服务和融入数字政府建设。”贵州电网公司信息中心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陈卿表示。

  量身打造“平台”助推企业提质增效

  用数据工作、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数据模型+数据+算法”为核心形成的电网新形态正在切实改变企业内部的运营习惯。

  “通过战略运行管控平台各项指标展现,能够清晰地掌握每一项工作的具体情况,横向与兄弟单位比,找差距和不足,补齐短板,纵向监控县局各单位生产经营指标,通过动态跟踪,指导责任部门和县局及时整改,调整策略,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贵州电网公司都匀供电局计划与财务部(运营监控中心)副总经理得秋慧说。

  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将数字技术融入企业管理全过程,建成战略运行管控平台,推动数字化运营与决策。

  贵州电网公司全面承接落实南方电网公司战略管理体系总体要求,主动求变创新,坚持目标、问题、结果导向,找准方向定位,厘清战略运行管控体系建设与县区局供电运营指挥平台、自主开发的“工作台+现场工具”的关系,统筹推进对标分析、计划预算、运营监控和考核评价工作,量身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e+4”数字化战略运行管控模式,加快推动一流企业建设。

  “e+4”运营监控管理模式具体来说,“e”就是构建以战略运行管控平台为核心、县级供电运营指挥平台和“工作台+现场工具”为协同的立体化信息平台;“4”就是融合标杆管理、计划预算、运营监控、考核评价四块管理元素,实施运营管控。

  通过“e”平台,省、市两级单位应用战略运行管控平台“管总”,进行指标监控预警和统计分析;县区级单位应用县级供电运营指挥平台“管用”,开展指标监控、因素分解、问题解析、任务分解、工单派发;供电所应用“工作台+现场工具”“管做”,进行工单处理和任务管控。

  “现在我们每天只需要在现场通过手机实时记录下工作完成情况和相关数据就可以了,不用再像以前一样,完成工作后,还要回办公室逐一录入电脑。”凯里雷山供电局西江供电所的龙顺明对现在的工作变化感受很深。

  改变源于2020年贵州电网公司打造的供电所“单兵作战武器”——“工作台+现场工具”。

  在此之前,供电所员工的手机里要安装移动计量、停电管理、快速复电等14个甚至更多的移动应用APP,不仅繁琐复杂、占用手机内存,而且不能互相触发。由此也带来工作效率不高、工作任务增加、员工使用意愿不强等问题。

  为了切实提高供电所员工服务客户的工作效率,也为了减轻一线负担,贵州电网公司以基层诉求为导向,以供电所高效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和客户诉求为目标,开发了“数字化管控工具”,以数据为核心,通过系统后台、工具中台、业务前台的应用,实现全业务、全领域“一套数据、多方应用”,进而实现了员工便捷的操作、快速的抢修复电……

  “‘e’平台的穿透式监控,使我们实现了省、地、县、所的运营管控全贯通。”贵州电网公司计划与财务部(运营监控中心)总经理高军说,通过“e+4”数字化战略运行管控管理模式的深化运用,构建自上而下的闭环管控和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不仅将战略指标、风险管控细化落实到一线的具体任务,也将一线产生异常的原因直接反馈至管理层。

  “e+4”运营监控管理模式,有力促进了贵州电网公司各层级单位的一流指数的显着提升,根据南方电网公司下发的《对标模型和评价方法(2021年版)》,2021年贵州电网公司一流指数比2020年提升了2.78分;99家县区局中,88个县区局一流评价指数均有所提升,26家县区局实现一流水平档次提升。(陈举 钱凌芸 龙定锦)

  人物故事

  “甩手”站长

  “069开关柜A相断路器上底座处发热,温度较其余两相高出10摄氏度,发热区域已自动登记,缺陷照片已自动上传,请安排处理。”7月15日一大早,贵州电网公司铜仁供电局220千伏太平变电站站长周敬余的手机就接收到了5G智能巡维机器人后台发出的语音告警。

  连日来,贵州省铜仁市平均气温超过35摄氏度,局地气温超过37摄氏度。高温天气导致了全市降温用电负荷激增。在极端高温天气下,变电站更容易出现发热等隐患缺陷,极容易影响变电站的连续、稳定运行。作为铜仁市东部区域的供电枢纽,加强对220千伏太平变电站运维情况的掌握则显得尤为关键。

  “往年这种天气情况,变电站是寸步不敢离,唯恐哪个设备区域温度过高,影响全站的稳定运行。”想起往年顶着烈日与其他值班员的辛苦巡维值班工作,周敬余记忆犹新。

  今年,周敬余却并不像想象中一般,一起床便开始拿着厚厚的纸质巡视资料和常用的红外测温仪,带着值班员汗流浃背在站内开展巡视。此时的他正在20多公里外的500千伏松桃变电站处理问题,在接到告警后,周敬余立即“一键”转手给了缺陷定级和消缺人员。

  “真正从站里面的繁琐工作抽身出来了。”如今,周敬余每天的工作便是帮助变电其他业务领域解决问题,而就太平变电站的运维而言,周敬余则一是专门抽时间去攻克太平变电站数字化过程中的难题,二是接收后台告警信息,三是利用3D信息模型系统对全站进行远程巡视,已经切切实实当上了“甩手”站长。

  周敬余当上“甩手”站长背后,正是自2021年以来,太平变电站数字化探索发生质的变化。作为南方电网公司在贵州省内布局的智能化试点变电站,如今的太平变电站在逐年数字化“添砖加瓦”的基础上显现出了“集成”优势,实现了变电站全站信息汇聚展示、全站设备状态分析两大功能。

  太平变电站以3D信息模型系统为载体,聚集变电站实时运行、历史故障等各类信息,配合遍布变电站的传感器和摄像机,能够24小时全天候监视变电站运行情况。实现机器人、摄像头、智能门禁、温湿度控制器等设备的统一管理与控制,能够完全替代人工开展巡视、缺陷判断等多种业务。

  “以前要看全站3488个巡视点,每天平均围着全站走10多圈,还要绞尽脑汁去思考究竟算不算缺陷、如何定级,现在只需要盯紧各种数字信息的反馈,就能随时随地掌握到全站状态。”周敬余切身体会到了数字赋能带来的便捷。(陈举范才夫)

  快评

  推开数字化转型大门

  数字化转型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一项庞杂且系统的工程,它需要企业中做信息化的人精通业务,同时做业务的人懂得提出需求,然后双向互动,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螺旋上升。

  贵州电网公司数字化部总经理吴忠在聊天中说起贵州电网公司数字化转型中的一个典型故事。2019年以前,贵州电网公司为基层员工开发过许多应用,但是员工并不全然满意。甚至有些员工认为这些应用工具来“监视”他们。后来,贵州电网公司把18个供电所所长召集在一起,了解基层员工到底希望什么业务实现信息化。后来的应用完全为供电所量身打造,甚至包括应用的颜色都由基层员工来选定。

  应用开发的模式、思维也发生了根本改变。从之前的项目开发制变成项目运营制。不同点在于以前应用交付出去就算完结,现在跟随员工使用频次、需求不停迭代。

  对于员工提出的需求响应非常快。以前一个需求提出来,很长时间无人搭理。现在不复杂的需求一个星期就可以搞定,特别复杂的需求也一个月就可以做出来。这使得员工提需求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吴忠还举了一个例子。以前要求营销人员向客户推广绑定线上缴费渠道。员工对客户是“盲”的,根本不知道谁没有绑定。现在通过2周就开发好的应用,员工直接定向寻找还未绑定的客户进行推广,效率大大提升。

  员工对信息化也从排斥、不信任变成鼓掌欢迎。现在贵州电网公司还将继续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基层减负,比如一处录入、多平台数据共享,比如多场景智能感知设备数据,包括电气试验中数据录入,未来将和设备厂家联合研发,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直接导入后台。

  这在给员工减负、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员工数字素养的同时,也是在企业最基本的运营单位实现深刻的数字化转型。当企业从下而上的各业务环节都加入数字化转型步伐时,数字化也就真正从根本上支撑起企业管理变革和业务变革。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刘杰

来源:南方电网报

标签:数字电网,贵州电网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