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要意义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重视和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部署,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2019年,公司按照中央、省委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指导意见精神,同步启动国企融入地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公司发挥行业优势、统筹公益资源、凝聚先锋力量,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与服务群众、宣传群众相结合,坚持“温暖人心+引领人心”并行的方式,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当好党的政策“宣传员”、为民排忧“服务员”和社情民意“信息员”,以主动融入中央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平台,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凸显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打造可实施、可复制、可推广的“国企模式/江苏样本”,得到中央文明办、江苏省委的高度肯定。
二、主要做法
公司发挥在基层群众中高融合性、高依赖性、高覆盖性的优势,以“志愿服务+”为抓手,以“电暖流”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体系为支撑,以“国企文明实践联盟”为特色,实施“电暖流”志愿服务,深度融入地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1.以“志愿服务+专业”为载体,发挥行业优势服务民生。发挥“电暖流”志愿者团队的主力作用。公司现有70余支志愿者团队,注册志愿者1.4万人,依托电暖流志愿者团队,打造了以行动履责的实践平台,形成专业化履责行动实施系统,建立了乡镇、社区、村组三级网络服务体系。组织公司志愿服务队对老城区与农村社区8100余个“道黑洞”进行专项整治,实现“亮化率”100%。针对老旧小区申力线路私拉乱接问题,组织千余名志愿者实施“电力美容”,助力文明城市创建。修订《“电暖流”志愿服务规范用语》,主动增加“您还有没有别的困难”等询问话语,及时收集响应百姓诉求。
2.以“志愿服务+项目”为平台,统筹公益资源造福群众。设立26个“爱心大使馆”和101个“爱心领事馆”,构建全方位公益网络。实施“电暖流。战疫先锋”项目,自制2万余个防护面罩驰援湖北一线,千余名志愿者担任社区“道长”,助力地方政府抗击疫情。连续14年实施“电爱心灯”项目,惠及贵州省11所山区小学7200名贫困留守儿童。投资625万元在江苏全省建成111所“国家电网。希望来吧”,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快乐阅读、亲情沟通的“精神家园”。
3.以“志愿服务+党员”为引擎,凝聚先锋力量传递核心价值。发挥公司100支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骨干作用,在服务乡村振兴中,作为为民服务的标杆力量,开展政治服务、抢修服务、营销服务、增值服务等工作。主动融入江苏省“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助力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选拔百名党员骨干组建“电暖流”故事宣讲团,创作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300余件,将街头巷尾设置的“为民服务前移营业车”打造成为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的“移动讲台”。
4.以“1+X”电暖流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体系为支撑,实现工作长效常态推进。建设从“基地--点”的“1+X”阵地体系。“1”是在试点县市建设“电暖流”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面向社会民众免费开放,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理论宣讲、道德讲堂、电力科普等活动。“X”是建设覆盖试点县所有业务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均按照统一规范制度、统一标识、统一活动菜单的标准进行运作。目前公司设立2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和100余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实现服务项目统筹设计、服务资源统筹安排,积极响应本地政府组织和群众的需求,常态化开展工作。
5.以文明办+公司党委+地方国企“三方联动”为特色,实现工作共建共享共赢。融入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省文明办、试点市(县)文明办的领导和支持,各级文明办多次指导公司融入工作方案的制定、融入工作的推进。在公司党委的积极倡议并牵头下,试点单位发挥公司党建工作优势,联合江苏有线公司、港华燃气等12家国有企业组建“国企文明实践联盟”,建立了地方文明办领导、公司党委倡导、多个行业参与的“三方”联动工作机制。联盟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联盟成员轮流负责统筹运营。同时建立民情信息共享平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联动平台和业务培训平台,从而形成兼容开放式的“联盟合作圈”,最终带动各国企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融入工作乡村振兴实效上实现共赢。
三、工作成效
1.坚持服务为先,推动广大员工知行合一、深信笃行。发动广大员工在做好本职服务中,当好党的政策的“宣传员”、为民排忧的“服务员”和社情民意的“信息员”,把主动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打造成员工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知行课堂”,在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价值担当中,引导广大员工学思用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实现员工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2.聚焦群众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紧扣国有企业属性和电力行业特点,发掘本地元素,坚持温暖人心+引领人心并行,聚力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创新服务群众工作方法,拓宽服务群众工作渠道,赋予公司党建品牌“电暖流”以新的工作内涵,推动“爱心电力”“点亮黑楼道”“乡村工作亮灯”等工作开展,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3.加强资源整合,打造联盟联动、合作共赢的国企融入模式。统筹地方国企资源,将国企蕴含的文明和责任力量聚拢起来。通过实践联盟,整合联动平台、服务力量,建立联动机制,贯通各国有企业的阵地设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发挥1+1>2的联合功效,形成服务群众和凝聚群众的强大合力,探索出当地国企联合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的“国企模式/江苏样本”。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张寒 吉俊峰 唐国祥 苗泉竹 杨宗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