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背景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抗美援朝时期,为全力保障志愿军指挥部、后勤部、军用机场、医院、兵工厂等重要机关和基地用电,安东电业局(现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丹东供电公司)全员上阵,为抗美援朝战争后方的电力供应作出突出贡献,这一历史事件被誉为“中国电业工人奉献精神的源流”,积淀成公司宝贵的文化财富和坚实的自信底气。公司持续强化文化驱动,把文化作为凝聚力量的精神纽带、推动发展的重要支撑,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化人,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凝心铸魂夯实思想引领根基。一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锚定目标任务,落实各项措施,制定详实的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分别对应党委层面和党支部层面列出工作清单。邀请知名专家学者祁冰教授为公司中心组成员及二级党组织书记讲授专题党课,阐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实质和丰富内涵。创新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砥砺奋进新征程”线上知识问答,职工参与率100%。
二是推动创新理论武装。高质量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温习·知新”联学研修,先后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红旗汽车连、南昌航空大学等单位开展互动联学、红色观学、实地访学。国网公司主题教育指导组、国网经研院等内外部单位领导纷纷来丹交流互动。
三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用好电力文化遗产,持续挖掘推广丹东220千伏变电站入选国家电网公司首批“百年电力”文化遗产名录的特色做法和典型经验,把电力文化遗产打造成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基因、强化使命担当的样板工程,成功获评“第二批辽宁省工业遗产”,相关经验做法先后登上环球网、环球时报、新华网等高端主流媒体。作为辽宁省内电力能源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充分阐释发扬辽电百年历史文化。
(二)聚焦精神传承激发员工内生动力。一是打造红色研学体系。充分整合各类红色资源,连点成线、串珠成链,形成以毛岸英学校、志愿军公园、抗美援朝纪念馆、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鸭绿江断桥、中朝友谊桥(丹东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河口断桥等红色教育基地为主体的“一校、一园、两馆、三桥”红色研学路线。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员工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实地实景感受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历程,真正实现以红化人、以文育人。组织二级党组织书记开展“义东传承、光耀丹东”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矢志奋斗。
二是深化电力文化传播。协办由中央网信办主办、辽宁省委网信办承办的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央视网、新华网等28家主流媒体和30位国内知名网络博主共同走进丹东220千伏变电站聆听“义东故事”,全面了解丹东电网百年发展历程和电力精神。受邀参加由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主办、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和抗美援朝纪念馆承办的“抗美援朝出征地”主题巡展活动启动仪式,作为电力行业代表分享老一辈安东电力人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提升全社会对中国电力文化的认同度。
三是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以杨栋同志获评第八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为契机,创新开展“三师带徒”、劳模对话、道德讲堂等系列活动,全面点燃接续传承雷锋精神的动力引擎。“雷锋”共产党员服务队在宽甸县毛岸英学校以“缅怀英烈电亮校园”为主题开展共建援建学雷锋活动,妥善解决学校用电需求,形成合作共赢良好局面。连续13年走进特殊教育学校——丹东市春英学校开展“青春光明行”志愿服务活动,助力特殊儿童健康成长。
(三)聚焦文化浸润凝聚企业发展合力。一是深化思政课题研究。推出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加大优秀经验成果的交流推广和转化应用,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实起来、强起来、活起来。作为中国能源研究会“新发展理念下电力能源党建创新研究”课题组成员单位,受邀参加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国网公司联合主办的2023(第二届)农村能源发展大会“全国电力能源党建创新论坛”并进行思想文化建设经验分享,得到课题组组长及参会嘉宾的高度评价。
二是打造红色文化名片。打造义东梅园读书社“一芯六瓣”特色文化载体,打造促进员工知行合一、自我提升的精神家园。组建青年文创团队,创作设计红色文化标识、进行商标注册并广泛使用,让红色文化标识成为具有电力特色的文化符号,持续打造微信表情包、工具书等电子文创作品和水杯、字帖、日历、文化读本等实物文创作品,对内让广大干部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解家国文化,涵养家国情怀。
三是丰富文化传播形式。持续加强宣传策划和舆论引导,通过企业文化宣传展板、楼宇电视、H5等多种形式传播更多承载红色精神价值的文化作品,构建有效的信息共享、动态交流、联动反应的传播模式,形成强大的文化传播合力。拍摄制作主题微电影《坑儿》《光》,生动展现大国重器的责任与使命。围绕抗美援朝电力故事,策划展演情景式微党课《铁塔雄鹰》,让广大党员干部员工在红色教育中感同身受。
三、推广应用价值
国网丹东供电公司不断传承发扬老一辈安东电力人铸就的不怕牺牲、攻坚克难、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光荣传统,并不断赋予新时代价值意义,广泛开展企业文化宣贯传播与落地实践,打造电力文化品牌,在电力系统内外进行有效推广,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
(一)以文化传播促进国网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公司始终坚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覆盖与精准施策相结合,牢牢守住意识形态主阵地,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电力故事被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抗美援朝精神》分册所记载。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热血河山》讲述一代代电力人的精神传承。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国防军事早报》和《军事报道》栏目关注公司“义东故事”。公司署名文章《义东薪火电亮英雄边城》在国务院国资委主管刊物《国资报告》中发表。公司典型经验《以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血脉构建‘义东’传承实践体系》荣获国家电网公司思想文化建设优秀案例,并在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的全国电力能源党建创新论坛发布,同时被收录于新华出版社发行的《全国电力能源党建创新研究报告》中,让红色资源价值惠及更多人群,让红色基因得到更广泛传承。
(二)以文化驱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公司经多次复查始终保留“全国文明单位”“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义东”共产党员突击队荣获“辽宁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东港分公司杨栋荣获第八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青春光明行——关爱特教帮扶》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六届辽宁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公司入选中国能源研究会《新发展理念下电力能源党建创新研究》课题研究成员单位,3名成员被聘为党建创新研究课题专家。在中国能源研究会开展的电力党建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中,20余篇成果成功入选《全国电力能源优秀党建典型案例》。
(文/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丹东供电公司 丁羽冉 董云楠 刘歆 关善文 闫相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