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块看上去平平无奇的手表,拿在手上实在看不出它的特别之处。普普通通的棕色皮带,普普通通的方形电子屏。但不显旧,时间也照走。
这是王基冲的手表。
这是一块戴了六年的手表。
“还是很好用的,电子表时间也准,那些测心率、计步数的小功能很好用,我也用习惯了。”提到这块手表,王基冲表示非常满意。
一直到脚落到羌塘高原,王基冲还没有什么实感,直到感觉心脏怦怦直跳,走路似是在飘,这是初到高原的下马威。他下意识看向了左手腕的表,心率92。11月那曲早已入冬,朔风凛冽,寒气逼人。刺骨的寒风刮到身上,冷得他一哆嗦,这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这里就是藏区。广袤天地,大有可为,但雄心壮志在开始时就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通往各县的道路已被积雪覆盖通车不易,人也因为乘坐飞机和高原反应疲惫不堪,头晕目眩。“我们是从0海拔的平原过去的,想过会有高原反应,但实在没想到会这么难受。在飞机上我就感觉心脏好像要蹦出来了,头还晕,一点精神都没有。”初至嘉黎的画面尚历历在目:“我还算好的,别人静息心率都要到100以上了。”
那是2018年。离别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他进驻海拔4500米的藏北羌塘高原,参与西藏深度贫困地区的电网建设。海拔最高、区域最广、投资最大、自然条件最恶劣、施工条件最复杂,面对五个“最”,他在生命禁区的雪域高原接受极限挑战。被烈日晒伤过,被风雪和山体滑坡围困过,被高反折磨过。休息不好,生活条件也不佳。
但这里真的好美。天气好的时候,巍峨的山峦破云穿雾,顶峰撒上了阳光碎斑,空气也是晴朗的味道。或是飘雪,给古老的土地涂抹素色。天空总是蓝的,星子总是亮的,正如当地藏族同胞清澈双眼中的莹莹光芒。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藏北大地养育了淳朴的藏族同胞,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贫瘠高寒的大地上。9月的嘉黎,雪花飘飞已是常态,王基冲去拉萨取物资返回的路上险遇爆胎,被当地司机连连提醒后立即下车,此时的车尾巴已在冒烟,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终于有惊无险挖雪扑灭了火。“本来在车上休息,突然有车一直按喇叭,我们一直没当回事,还好有他一直提醒。后来他们都来帮忙扑火,火才灭的这么快。灭火之后我喘得不行,一看表心率已经飙到140了。”王基冲对这段经历记忆犹新。
2020年4月14日,嘉黎县夏玛乡赤雄普村通电,村民扎西望着亮起的灯泡,紧紧握住帮扶人员的手,连声道“扎西德勒,扎西德勒!”。“我们不用听感谢的话,看到他们为拥有了电带来光明后发出欢呼,由衷感到高兴。”
他的珍贵回忆有太多。历时669天,他们成功于2020年6月提前打响“百日攻坚”战,为西藏那曲嘉黎县5个乡镇近4200户牧民送上放心电,结束当地靠天用电的历史。旭日初升,“电力天路”的丰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临走之际,虽归心似箭,他还是联系了当地农副产品商,精心策划一场网络直播“带货”活动,为嘉黎农产品与奶制品“代言”,帮助藏族同胞深度享受电气化福利,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浙江的六月草木葱郁,嘉黎的六月仍见飘雪,稀薄的空气让人窒息。但我们经历了最寒冷的冬天,将迎来美好的夏天。”
湖州的夏天有瓢泼雨霁的潮湿,常听得绿槐荫里一声新。湿润的空气,充足的氧气,满眼红幢绿盖,让刚回家的王基冲反而些不适应。“回来之后干脆一直这块表了,带习惯了摘不下来。这两年参加吴克忠志愿服务队,到处跑,后来我又去参加亚运保电了。”他笑。
2023年,全世界瞩目的亚运会在杭州召开。王基冲再次与家人告别,主动请缨来到了亚运保电最前线。
在国际博览城那边,王基冲成天忙得脚不沾地。他们进行负荷溯源工作,从符合末端检查至源头;他们在保电值守区域对用电设备进行巡视测温。9月起,手表每天告诉他30000余步的运动量。
“好像也没觉得走了特别多路,但第二天腿真的发软。主要是在地下室巡视,非常黑,必须打着灯。里面很潮湿,空气又很差,久了真的会有喘不上气的感觉。”王基冲描述巡视过程。他在国际博览中心和周边重要酒店巡视,成天弓着背,猫着腰,背着工具包后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钻。而这样的常规巡视工作是24小时不间断的,每两小时便要进行一次,路线也很长,巡视一次便要一小时,一日白班一日夜班,难以取得充足的休息时间。
亚运期间,他和同事们不断完善一户一案、一岗一案,确保每一处隐患整改到位,实现隐患动态清零。面对5万余平方米的场馆,14座配电房,26个巡视区域,进行地毯式的摸排以排查隐患,经过211天的坚守,圆满完成了亚运会保电的任务。
在寓意丰收团结的秋分时节,杭州穿越千年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醒目灯光照亮场地,耀眼烟花绽放夜空,彩星闪耀,黑夜如昼。灯光秀呈现了绿水青山造就人和共富的画卷,展示了数字科技擘画城市现代化图景,中途运动项目和主办城市逐一登场,传递亚运理念与期许,最终以凤鸣响彻九天迸发穗谷作为结尾。“这有我们的一份力。”他平静的话语中充斥骄傲。
手表静静地躺在手心,依旧按每分钟跳动。
它觉得自己只是一块平平无奇的手表。
(文/国网湖州供电公司吴兴分公司 严嘉懿 王基冲 王晨 严喆娉 徐飞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