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要意义
本文聚焦电力行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变革与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通过详实阐述具有代表性的好成果、生动呈现典型的好案例、深情讲述感人至深的好故事,全方位展现电力事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民众生活带来光明温暖的卓越贡献,揭示电力行业持续奋进、砥砺前行的精神内核,为行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与启示。通过剖析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好成果、好案例、好故事,展现党建引领如何为电力企业注入强大发展动力,促进安全生产、优质服务与社会责任履行,探索持续深化党建创新以应对行业新挑战的路径,为电力行业及其他领域党建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电力,作为支撑现代社会运转的关键基础设施,宛如一条无形却坚韧的纽带,将光明与希望播撒至每一个角落。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电力从业者勇挑重担、开拓创新,凭借智慧与汗水铸就诸多令人瞩目的好成果,演绎出精彩纷呈的好案例,传颂着触动心灵的好故事,汇聚成推动电力行业蓬勃向前的磅礴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能源转型、技术革新、市场竞争等多重挑战,电力企业如何突出重围、稳健前行?党建创新成为关键密钥。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众多电力企业在党建领域深耕细作,结出累累硕果。
二、主要做法
(一)“项目化管理+党建引领”打造电力工程建设标杆。某500千伏线路工程建设面临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工期紧张等诸多挑战,且涉及参建单位众多,协调管理任务艰巨。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项目建设单位创新性地引入项目化管理模式,并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其中。组建跨区域、跨单位的项目团队,将工程分解为多个标段,明确各项目负责人与团队成员职责,运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进度、质量、成本管控。同时,成立工程联合党支部,党员分布在各个关键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支部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围绕工程难题组织党员攻关小组,凝聚各方力量攻坚克难。联合党支部建立定期沟通协商机制,共同破解政策处理瓶颈,协调地方政府争取支持;组织技术党员专家团队联合攻关施工难题,共享技术经验;开展劳动竞赛、党员突击队活动,激发建设热情,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党建与项目管理的有机融合,不仅保障工程建设高效优质,更营造出风清气正、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为大型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创新范例。
(二)“党建+安全生产”双融双促体系构建。以“党员身边无事故”为切入点,构建“党建+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模式。一方面,在生产一线设置“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带头落实安全操作规程、排查隐患,对责任区内设备运行、人员操作全程监督;另一方面,党组织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将安全指标纳入党员量化考核,与党内评优评先挂钩。通过这一体系,企业连续多年实现安全事故发生率显著下降,设备可靠性大幅提升,形成全员抓安全、党员作表率的良好氛围,为机组稳定发电奠定坚实基础。
(三)智慧党建云平台赋能党建管理。研发并推广应用智慧党建云平台,集成组织管理、党员教育、党务流程、党建数据分析等多功能模块。基层党组织借助平台实现党员信息实时更新、“三会一课”线上开展、党建任务智能提醒;上级党委能精准掌握各支部党建动态,依据大数据分析为党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打破党建工作传统时空限制,提高党务工作效率,加强党组织内部沟通协同,促进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以信息化手段激活党建“神经末梢”,提升党建整体质量。
三、主要成效
(一)老党员的“传帮带”:传承电力精神之火。李师傅,一位在电力运维岗位坚守40年即将退休的老党员。新入职大学生小张被分配到李师傅所在班组,面对复杂的变电站设备,小张有些不知所措。李师傅主动担起“导师”责任,每天带着小张巡检设备,手把手教他识别故障隐患、操作运维技巧,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经验倾囊相授。在日常工作中,李师傅还常给小张讲述老一辈电力人艰苦创业、克服困难保供电的故事,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深植小张心中。一次深夜紧急抢修,李师傅不顾身体不适,带着小张迅速赶赴现场,在抢修中冷静指挥、示范操作,历经数小时成功排除故障。小张在李师傅言传身教下迅速成长,如今已能独当一面,并立志传承电力精神,成为像李师傅一样的优秀党员。这种老带新的“传帮带”是电力党建凝聚人才、传承精神的生动体现,用榜样力量激发青年员工奋进力量,确保电力事业薪火相传。
(二)“电力先锋服务队”:点亮万家灯火。在某地区遭遇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侵袭时,当地供电公司党委迅速组建“电力先锋服务队”,队员以党员为骨干,涵盖抢修、运维、客服等多专业人员。灾害发生第一时间,服务队主动出击,24小时待命奔赴受灾现场。抢修党员冲锋在前,克服恶劣环境抢修受损线路、恢复供电;客服党员耐心解答群众来电咨询,安抚情绪;运维党员加强电网巡检,预防次生灾害影响。同时,服务队常态化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安全用电宣传与义务检修活动。多年来,“电力先锋服务队”凭借快速响应、高效服务,成为当地群众信赖的“光明使者”,赢得政府表彰、百姓赞誉,显著提升供电企业社会形象,彰显电力为民担当,以实际行动架起党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三)“电亮梦想”:助力偏远地区教育发展。在我国西南边陲的一个偏远山区,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学校基础设施简陋,尤其是电力供应不足,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当地供电公司得知情况后,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开启了一场“电亮梦想”的爱心行动。
电力员工翻山越岭,肩挑背扛电力物资,徒步为山区学校架设输电线路。历经艰辛,终于让学校用上了稳定可靠的照明电。但他们并未止步于此,还为学校捐赠了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利用业余时间为师生们讲解安全用电知识,帮助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孩子们第一次通过大屏幕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之光。在电力的助力下,山区孩子的求学之路不再黑暗,梦想的种子得以在知识的滋养下生根发芽。
(四)抗冰抢险:寒夜中的光明守护者。寒冬腊月,一场罕见的冰雪灾害席卷南方大地,电网遭受重创,大面积停电事故频发。某省电力抢修队伍迅速集结,奔赴受灾一线。队员们冒着刺骨寒风、踩着厚厚的冰层,争分夺秒抢修受损线路。在一个偏远山村,由于道路结冰无法通车,抢修队员们只能用肩扛手抬的方式搬运抢修设备,徒步数公里前往故障点。连续奋战多日,手脚被冻僵,体力严重透支,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当万家灯火在除夕夜重新亮起,村民们欢呼雀跃,而抢修队员们疲惫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们用坚守与付出诠释了电力人的使命担当,成为寒夜中最温暖的光明守护者。
(五)“孤岛”上的临时党支部:守护海上风电希望之光。在远离陆地的海上风电建设项目,施工人员长期驻扎海上,面临恶劣海况、生活不便、心理孤寂等诸多挑战。为凝聚力量、鼓舞士气,项目部成立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就是海上建设者们的“主心骨”。党员们带头优化施工方案,在摇晃的施工平台上精准作业,提高建设效率;为解决生活物资供应难题,党支部协调运输船定期补给,还开垦海上“小菜园”丰富伙食。在一次强风暴来袭前夕,党支部迅速组织全员抗灾抢险,加固设备、疏散人员,党员彻夜未眠坚守岗位,最终保障人员安全、项目设施损失降到最低,确保海上风电工程稳步推进,临时党支部在“孤岛”书写电力奋斗传奇。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员工内生动力;借助新技术、新机制拓展党建工作广度与深度;注重人文关怀,强化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党建持续探索创新。强化党建协同,以党建创新之光持续照亮电力事业奋进之路。
(文/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工程管理分公司 李晨 林晋 成建刚 刘旭东 李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