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翱翔在玛纳斯河上空的“鹰”

作者:刘建山 步卫江  2025-10-27

  农村电气化信息网讯:(通讯员 刘建山  步卫江)五月的天山北坡,积雪开始消融,汇集成千万条溪流汇入玛纳斯河,化作汹涌浑浊的洪流,咆哮着冲出河谷,肆意地在戈壁滩上展现着大自然的力量。

  这天清晨,新疆天富供电产业运维二班班长郁海波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办公室。他习惯性地打开天气预报,眉头不禁皱了起来——连续三天的高温天气,加速了雪山融水,玛纳斯河水位正在急剧上升。

  “小康,准备一下,咱们得去220千伏‘玛东’线看看。”郁海波对着刚进门的年轻班员说道,“我担心玛河那段线路会出问题。”

  工程车在茫茫戈壁上疾驰,车后扬起的灰尘如同一条黄色的巨龙,远处的天山山脉清晰可见,山顶依旧白雪皑皑。越靠近玛纳斯河,郁海波的心揪得越紧。车刚停稳,他一个箭步跳下车,眼前的景象让这个老线路工倒吸一口冷气。

  原本干涸的河滩如今已被汹涌的洪水吞没,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泥沙、树枝杂草,如脱缰的野马奔腾而下。那条通往对岸的简易道路早已不见踪影,几个铁塔基础周围的泥土已被洪水掏空,塔基裸露在外,随时可能发生倒塔事故。

  “情况不妙啊。”郁海波喃喃自语,立即掏出手机向线路工区主任缑兴良汇报现场情况。

  “你们先做好现场监测,我马上安排带电无人机班前来支援!”电话那头,缑兴良的声音果断而急切。

  几乎在同一时刻,带电无人机班班长郝杨杨接到了缑兴良的指令。这个年仅32岁的小伙子,却已是无人机操作的顶尖高手。他迅速召集曹振、祁智浩等班组成员,检查装备,登车出发。

  “班长,这次情况很严重吗?”年轻的飞手祁智浩一边擦拭无人机镜头,一边问道。

  郝杨杨神色凝重:“‘玛东’线是重要输电通道,现在又是垦区春播春灌的关键期,一旦发生倒塔,后果不堪设想。”

  工程车在颠簸的路上疾驰,郝杨杨的思绪回到了三年前。那时,线路工区刚组建无人机班,他是第一批被选中的飞手。面对全新的技术,他和同事们从零开始,白天在训练场反复练习,晚上钻研理论知识。那些日子,他们不知熬了多少夜,洒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努力,才终于掌握了在各种复杂条件下的飞行技巧。

  到达现场后,郝杨杨立即与郁海波汇合。

  “老郁,情况怎么样?”

  “几个塔基被冲刷得很严重,但对岸情况更不清楚。水流太急,人根本过不去。”

  郝杨杨点点头,迅速选定一块平坦地面作为起飞点。班组成员默契地展开工作,检查无人机状态、安装摄像设备、确认通信链路⋯⋯一切有条不紊。

  “嗡——”随着一阵蜂鸣声,一架多翼无人机拔地而起,如一只雄鹰般向着玛纳斯河对岸的输电线路飞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郝杨杨手中的操控屏上。

  无人机灵巧地避开空中障碍,很快抵达对岸铁塔上空。高清摄像头传回的实时画面让在场人员心头一紧——16号铁塔基础已被洪水冲开一个大缺口,塔身略有倾斜;17号塔情况稍好,但基础护坡也已部分损毁。

  “启动三维建模。”郝杨杨下达指令。无人机立即按照预设航线,对受损区段进行全方位扫描和数据采集。

  就在这时,一阵强风突然袭来,无人机开始剧烈晃动。祁智浩不禁惊呼:“郝班,风速超标了!”

  郝杨杨神色不变,双手稳稳地把住遥控器:“放心,我们经历过比这更糟的天气。”

  他轻轻推动操纵杆,无人机立即调整姿态,稳稳地悬停在预定位置,继续完成数据采集。这种在恶劣条件下的稳定飞行能力,正是带电无人机班历经无数次训练掌握的看家本领。

  完成对“玛东”线的详细检查后,无人机安全返航。郝杨杨立即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电脑,生成详细的三维模型和检测报告。

  “根据数据分析,16号塔必须立即加固,17号塔需要加强监测。另外,在23号塔发现绝缘子串有轻微破损,建议列入下次检修计划。”郝杨杨立即向缑兴良汇报。

  缑兴良看着报告,满意地点点头:“立即组织抢修队伍,制定加固方案!”

  在随后的一周里,带电无人机班持续对“玛东”线进行监测,为抢修工作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由于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成功避免了一起可能发生的倒塔事故。

  这不过是带电无人机班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

  去年四月,35千伏“紫石”线、“紫红”线巡检让郝杨杨记忆犹新。那两条线路位于大山深处,开春后积雪融化,道路泥泞难行。传统的巡检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人员安全难以保障。带电无人机班充分利用无人机进行巡检,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全线巡检任务,发现了三处隐患,并及时进行了处理。

  “以前这种巡线,至少要一周时间,还得冒着各种风险。”老线路工郁海波不禁感叹,“现在这些年轻人,坐在办公室里动动手指就能完成,科技真是改变生活啊!”

  但郝杨杨清楚,无人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替代人工巡检。在节日和重要活动保电期间,他们利用无人机对重点线路进行特巡;在汛期,他们对玛河流域的输电线路进行全方位监控;在日常工作中,他们还利用无人机的喷火装置,直接清除线路上的飘挂物等缺陷。

  年终统计显示,带电无人机班全年共出动无人机45次,巡视线路1160多公里,发现隐患7处,利用无人机喷火装置处理缺陷4处,为供电产业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班长,明年咱们是不是要引进新型无人机了?”一次班组学习时,祁智浩好奇地问。

  郝杨杨笑着点点头:“没错,新机型续航时间更长,还配备了红外热像仪,可以检测到线路的发热点,防患于未然。”

  在线路工区党支部和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带电无人机班圆满完成了全年的飞行巡检任务。这些年轻的飞手们,就像翱翔在玛纳斯河上空的雄鹰,用科技的力量守护着电网的安全,为中新建电力集团新疆天富股份有限公司供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及垦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夕阳西下,郝杨杨和班组成员们收拾好装备,准备返回。远处,铁塔巍然屹立,在晚霞的映照下勾勒出坚毅的轮廓。工程车启动,扬起一阵轻尘。郝杨杨回头望了一眼那些熟悉的线路,心中涌起一股自豪。这些纵横交错的银线,不仅是电力输送的通道,更是连接千家万户的光明纽带。而他和他的团队,就是这光明的守护者。

  “走吧,明天还有新的任务。”郝杨杨转过身,目光坚定。天空中,一只真正的雄鹰正在展翅高飞,就像他们心爱的无人机一样,在广阔的天地间,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

来源:农村电气化信息网

标签:中新建电力,新疆天富,供电产业,线路工区,无人机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