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气化信息网讯:(通讯员 梅敏)近日,在中新建电力集团天富发电产业的生产现场,成功将人工智能(AI)技术融入传统发电生产环节,彻底改变了以往船体式水冷捞渣机“高耗水、高风险、低效率”的困境,标志着发电产业在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彰显了行业对AI科技赋能生产的高度重视与积极探索。
“以前用船体式水冷捞渣机,最头疼的就是水和渣。”有着多年运行经验的锅炉师傅贾东道,“首先,耗水量巨大,炉渣需要大量水来冷却,产生的废水不仅处理程序复杂、成本高昂,还面临环保压力。其次,安全隐患突出,高温炉渣遇水产生大量蒸汽,冷却水容易溢出,操作人员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烫伤。更关键的是,排渣过程高度依赖人工,遇到渣量大的情况,操作人员必须时刻守在旁边手动‘挤渣’,劳动强度极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排渣不畅。”
此外,传统捞渣机的机械故障率也居高不下。“排渣系统的链条经常断裂报警,一旦发生故障,必须立即停机抢修,否则炉渣堆积堵塞路径,轻则影响机组负荷,重则可能导致非计划停运,损失巨大。”该厂设备部负责人杨道平对此深有感触。这些问题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更严重威胁着生产安全和稳定运行。为彻底摆脱传统捞渣机的困境,发电产业果断引入AI智能排渣系统,对原有设备进行了颠覆性技术改造。改造后的系统,优势显著,令人耳目一新。

一是绿色环保,节水成效显著。新系统摒弃了传统的水冷方式,创新性地采用自然风冷却技术对高温炉渣进行降温。这一改变,从根本上消除了大量废水的产生,不仅节省了宝贵的水资源,更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废水处理成本及环保风险,践行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二是智能控制,解放人力提升效率。AI智能系统的核心在于其“智慧大脑”。系统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排渣量、炉渣温度等关键参数,当检测到渣量达到设定阈值时,会自动启动液压油泵进行“挤渣”操作,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彻底将操作人员从繁重、危险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系统还能根据实时排渣量自动调节捞渣机的运行转速,实现了“按需分配”,避免了能源浪费。
三是安全可靠,降低故障率。由于减少了水汽侵蚀和人工干预的不可控因素,AI智能排渣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大幅提升。自动化的智能调节有效避免了因人工操作不当或渣量突变导致的设备过载、断链等故障,保障了排渣通道的畅通无阻,为机组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是节能降耗,经济效益凸显。除了显著的节水效益,AI系统根据排渣量自动调节转速的功能,在渣量较小时降低捞渣机运行功率,有效节省了耗电量。据初步测算,技改后仅节水和节电两项,每年就可为电厂节省可观的运营成本,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此次捞渣机AI技改项目的成功,是发电产业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传统生产方式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生动缩影。它不仅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难题,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彰显了发电行业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前瞻布局。AI、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领域的投入与应用,不断探索智慧电厂建设的新路径,努力实现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更智能的发电生产,为国家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标签:中新建,电力集团,天富发电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