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改电”后,杨店村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黄维晨 摄
在民间,百姓常有“数九寒天”的说法。如今,六九迎来第三天,冬日的寒冷依旧席卷着全国各地,在天津武清区大孟庄镇杨店村,北风呼呼地吹着,但瑟瑟的寒意并没有吹进杨店村村民温暖的家里。
2月7日一大早,当记者在杨店村村委会见到武清供电公司河西务供电服务中心副主任卢秀杰时,他刚和村书记杨勤安从村民家里回来。提起杨店村“煤改电”,卢秀杰咧嘴一笑:“我刚去村里面转了转,这不是快过春节了,想看看大家家里暖和不暖和,你们就来了,一会儿我再带你们去看看。”卢秀杰是此次武清区煤改电河西务片区的负责人,在他负责的片区内共有79个村庄24704户村民家告别了过去烧炭取暖的生活,用上了电采暖。
听到提起他们村的“煤改电”工作时,杨勤安掩饰不住激动,高兴地说道,自己怎么也没想到冬日户户不烧煤、家家暖如春的情景会率先在杨店村实现。“这都是国家和电力企业给咱们老百姓的福利啊。有了‘电炉子’,现在天蓝了,雾霾少了,我们的生活也更好了!”为实现京津冀“无煤区”的目标,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杨店村——作为武清区“煤改电”工程的重点示范村,率先在全区完成全村228户居民的“煤改电”工作。从2016年10月到2018年2月,经过两个冬天的试用期,杨店村村民们从一开始对“煤改电”的观望好奇到如今一致的赞不绝口。
一路跟随卢秀杰和杨勤安,我们来到村民石凤刚家的院子里,院子敞亮整洁,各式农器具有序地摆放在院落一角,房间的玻璃窗上已经贴上了各式精巧的窗花,大红灯笼也在门口高高地挂了起来。杨勤安说:“老石家院子以前可不这样,看,原来那处就是放煤的地儿,一到冬天到处都是碎煤渣,现在真是干净不少。”走进这个坐北朝南有6间屋的平房里,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暖和。“我母亲80多岁了,她闲不住,以前天天都要填煤、倒煤灰,还要打扫被熏得黑漆漆的家,现在不用煤了,她什么都不用操心。”石凤刚接着说,“过去用煤,白天家里没人一封炉温度就降下来,回来再烧的话得一两个小时屋里才能热乎,可现在不一样了,我在‘电炉子’上设置暖气片温度是50摄氏度,室内温度就能维持在22摄氏度左右,白天晚上都是一个样。”
村民口中被反复提到的“电炉子”到底是什么?记者从卢秀杰的口中得到了答案。“电炉子”学名空气源热泵,是保证电采暖的重要设备。卢秀杰说,为使空气源热泵正常运行,保证线路不出现负载的情况,他们在各村安装了多台变压器。现在杨店村新增的5台变压器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到目前,在我所辖的79个村里共新增400千伏安变压器267台,新增容量10070千伏安。这些都可以让村民们放心踏实地用电。”
一路走来,村里各家各户的门口都挂起了大红灯笼,成堆的玉米垛在村道的旁边,仿佛诉说着2017年是个丰收年,村子里的年味已经越来越浓了。卢秀杰有点担心,即将过年,运维保障工作压力也将大幅增加。现在,他们运维人员已经开始对“煤改电”等重要区域开展分线分台区重点检查,供电服务中心里的抢修队伍24小时待命,保证春节期间全部抢修人员都在岗在位。说完工作,他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好多年的年三十都没在家守岁了,今年还是回不了家,老婆孩子不怪我,我自己却有点内疚。不过,能让大家年三十晚上暖乎乎地看着春晚,我觉得一切都值!”
走完杨店村,卢秀杰说他还要在春节前再去他负责的的其他村子里看看。他没什么大愿望,就希望武清区可以一直有蓝天白云,也希望村民们在暖和的家里能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年味,煤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