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网知行儿童读书节”活动主会场广东省高州市根子镇根子中心学校,孩子们在表演与读书主题相关的舞蹈。(资料图片)
春色恰如许,书香满大地。4月23日是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南网知行儿童读书节”系列活动如约而至。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的414间南网知行书屋里,读书声琅琅,欢笑声不断,旧书漂流、大师课堂、科技展示、非遗表演等活动备受欢迎,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文化魅力,在互动中探索科技奥秘,在实践中领略世界万千。
阅知未来 童心与科技奇妙碰撞
今年“南网知行儿童读书节”活动以“向上生长力”为主题,在活动主会场广东省高州市根子镇根子中心学校,作家、人工智能专家等走进南网知行书屋,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激发孩子们的阅读热情和探索精神。
活动现场,“春晚同款”智能机器人踏着步来到舞台上,立正、蹲起、转身、挥手,一连串动作一气呵成,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伸长了脖子张望。在人工智能专家的分享中,孩子们的想象飞出了操场,讨论起“如果家里有机器人会是什么样?”
“孩子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在乡村教育中融入科技元素,能激发孩子的想象,用有趣的方式培养起他们的数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子中心学校副校长吕海认为,孩子的成长瞬息万变,乡村教育更要与时俱进。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技术的发展,不仅重塑了孩子们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也为孩子们科学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契机。
“看,我的苹果成功‘发电’了!”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芒部第二小学的孩子一边翻阅《科学小试验》,一边拼接着从家里带来的苹果、马铃薯等生活材料,随着一盏盏“水果灯”“蔬菜灯”亮起,孩子们眼里的光也被点亮。
在贵州、海南,“新朋友”的到来也燃起了孩子们心中的科技“火苗”——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洒雨镇九头小学的孩子穿上了“外骨骼”,这个由南方电网公司龙福刚劳模创新工作室研发的辅助施工装备,让孩子们体验到发明创造为工作生活带来的便利;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中心学校的孩子则观摩了在抗击台风“摩羯”抢修复电中“战功赫赫”的勘灾无人机,在触摸数字电网的脉搏时,感受科技如何让万家灯火更加明亮……
“一次阅读、一场科普、一项实践,都是一颗颗播撒在乡村孩子心中的种子。我们希望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逐步拓展知识的边界、编织远大的理想。”南方电网公司战略规划部农电与乡村振兴处经理、南网知行书屋项目执行负责人卢国文说。
为进一步激发乡村儿童的科技兴趣和潜力,推动乡村学校科普提升行动走深走实,南方电网公司还启动了志愿服务赋能科技创新活动,将从书屋所在学校选拔125名学生,组织参加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并邀请科技人才、学校老师结对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科学技术、开展发明创造。
梦想萌芽 有关家乡亦有关远方
“那缕带着荔香的风,是我心中永远奔涌的力量。”根子镇素有“中国荔枝第一镇”的美名,一首童声朗诵《荔枝树下读家乡》,让根子中心学校的孩子对脚下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热爱。“相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诗中的荔枝便来自于我的家乡!”四年级的郭劲分享了这令他惊喜不已的发现。在书中,他还懂得了荔枝培育、水果物流运输、卫星监测荔枝生长等现代农业产业的知识。
读书不是为了摆脱乡村,而是为了建设乡村。优秀乡土文化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力量来传扬,而让孩子们更深入地懂得家乡,是南网知行书屋项目一直在做的事。
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实验小学的操场上,鼓槌声、踏步声,排山倒海,欢呼声、拍掌声,连绵不绝……翻飞跳跃间,16名来自广东电网公司揭阳普宁供电局青年英歌队的“梁山好汉”闪亮登场,豪情壮志响彻云霄。
“英歌舞表演的是什么桥段?”“这个红脸谱的就是擅使青龙偃月刀的关胜吗?”英歌舞还未跳罢,孩子们就忍不住发问。在随后的“名著品读”环节,志愿者结合英歌舞的历史渊源,讲述《水浒传》中“梁山好汉营救卢俊义”“武松打虎”等经典故事。孩子们听得入了迷。
同样的场景还出现在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云澳镇中心小学,这里有南网首座海岛知行书屋,广东电网公司汕头南澳供电局“海岛轻骑”党员服务队则是书屋的常客。这次跟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一本“自编”的书,内页是各式各样的植物标本——银叶、风船葛、鸡爪枫、板凳果……队长郑琼奕分享着标本背后的巡线故事,孩子们也连连提问、跃跃欲试。“以前常在书上看到,原来我们岛上就有这些植物,我也要做海岛生态的‘守护者’!”就读五年级的余楷睿眼神坚定。
“读书日和知行书屋的意义,不仅在于致知,还在于致远。孩子们从走进书屋阅读,到走出书屋探索,书籍和书屋才真正‘活’了起来,乡村孩子的世界才真正开阔起来。”云澳镇中心小学的老师章秋雯说。知来路方能识归途,她很期待未来孩子们作为建设者,回到书屋来、回到家乡来。
始于足下 让阅读的影响不断深化
乡村教育帮扶非一蹴而就,梦想之屋的建造需一砖一瓦。
自2019年实施南网知行教育帮扶行动以来,南方电网公司已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76个县(市)建成414间南网知行书屋,直接受益学生人数超42万人。在书屋,图书种类丰富、课外活动多元、多媒体设备一应俱全、学习桌椅适配身高……书屋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教室,为乡村儿童开阔视野。
不仅如此,书屋也为乡村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举办知行教育线下培训班、领读人线上阅读计划等活动近20场,策划书屋运营管理、阅读活动策略、阅读教学技能、书香校园建设等主题交流,累计超5000人次参与,帮助乡村教师提升阅读素养和领读能力。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龙景第四小学的老师李红英受益良多,在她的阅读课上,孩子们十分踊跃,常常提出许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学生在进步,老师更不能停下。通过培训,我逐渐掌握了‘整本书阅读’的科学指导方法,也在阅读中和学生共同成长。”李红英说。
“南网知行书屋项目始于阅读,但不止于阅读。我们致力于链接优质教育资源,让经验和专家‘走进来’,让孩子和老师‘走出去’,进一步提升乡村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乡村教师的教学素养。”卢国文介绍,南方电网公司将继续深化书屋巩固提升、乡村教师素质提升、乡村学校科普提升、乡村学生能力提升、乡村学生身心健康提升等五项提升行动,计划到2025年底累计建成480间书屋,打造一批电力科普示范校,持续巩固拓展帮扶成效。
阅读的影响正不断深化,在南方电网公司也掀起了一场读书热潮。4月23日,“知行南网书香致远”图书展示推介活动在南方电网公司总部基地举办,邀请名作家开启座谈分享,讲述中华读书人的风骨与智慧;出版社精选各类书籍,为职工提供定向推荐;职工展示亲子共读感悟,分享同频共振的力量……
最是书香能致远。在阅读的道路上,越来越多的人与书同行,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愈发浓厚,以文化人、以知促行、以行筑梦的活力不断迸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更加磅礴。
南网报记者 张欢 通讯员 刘树楷 廖春兰 黄斯奇 蔡陈立 方虹 周舒婷 黄一浩 吴梓煜 卢关文 吕林
• 镜头
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云澳镇中心小学南网知行书屋内,“海岛轻骑”党员服务队郑琼奕和学生共读一本书。 蔡陈立 摄
云南电网昭通供电局志愿者在以勒镇中心小学的南网知行书屋读书日活动上讲解水果电池原理。 陈青山 摄
贵州电网毕节供电局员工周烜与彝族小朋友展开互动。 刘凯 摄
封开县长安镇中心小学学生与广东电网肇庆供电局电力智能巡检机器狗亲密互动。 高方华 摄
• 媒体关注
央视“世界读书日”主题报道关注南网知行书屋
4月23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播出世界读书日·关注“图书漂流”主题报道《旧书传新知用阅读连接世界》,讲述了广东电网公司汕头南澳供电局电力运维人员通过知行书屋,将一本《昆虫记》漂流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国门小学小学生手中,及广东和贵州小学生因为知行书屋旧书漂流结为好朋友,点燃山区孩子科学梦想的故事。
南网知行书屋特别视频《让追光的孩子成为光》发布
4月23日,由南方电网公司规划部、南网传媒公司联合出品的南网知行书屋特别视频《让追光的孩子成为光》,正式对外发布。该视频从2024年12月底启动策划制作,经过3个月前期筹备、脚本打磨、多次勘景,于广西河池东兰县三所小学实地拍摄完成。视频得到了央视频、中国乡村振兴、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等关注并转发。
• 特写
换书之旅
一本《昆虫记》的千里传承
在云南沧源佤山的晨雾里,一本夹着广东汕头南澳岛海风的法布尔《昆虫记》正以独特的方式书写着跨越时空的温暖故事。这本夹满昆虫标本和观察笔记的旧书,从广东汕头南澳岛巡线员手中漂流到西南边陲的校园。
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国门小学五年级学生朱丽安在南网知行书屋旧书漂流活动中发现了这本特殊的《昆虫记》。书页间蝴蝶标本在阳光下折射出斑斓色彩,页边工整标注的“郑叔叔”观察笔记,让她第一次感受到“科学日记”的魅力。“原来昆虫翅膀的纹路和电力巡线时看到的植物脉络一样有规律!”朱丽安兴奋地向同学展示着书中记录。
经南网知行书屋系统图书漂流信息的溯源,这位“郑叔叔”正是广东电网汕头南澳供电局“海岛轻骑”党员服务队队长郑琼奕。他将巡线途中收集到的昆虫、植物标本夹入书页,形成了独特的“自然观察指南”。“电力巡线需要时刻关注植被生长,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记录自然的习惯。”郑琼奕在捐赠这本旧书时,特意在扉页夹入收集来的蝴蝶标本,他在采访中表示,捐赠这本陪伴自己走遍南澳岛的旧书,是希望“让标本代替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本承载双重使命的书籍,意外点燃了山区孩子的科学热情。朱丽安与同学们自发组建“自然观察小组”,运用书中的记录方法,在校园周边识别出10余种昆虫。视频连线中,孩子们向千里之外的郑叔叔展示自制标本时,老巡线员感慨万分:“像法布尔用放大镜带我们看见虫子的世界一样,愿这本书能为你们打开一扇新窗户。”旧书漂流已超越普通阅读共享,正在构建新型教育生态。当一本旧书漂流到不同的孩子手上,它将不再是纸张和文字的载体,而变成了一种可持续的阅读方式。
南网报记者 肖玲 通讯员 温存 黄斯奇 蔡陈立 陈波 徐军华 赵永明
科技对话
黔粤少年以书为桥共探AI奥秘
“哇,好厉害呀!”一只机器狗灵巧穿越障碍,引发孩子们的阵阵惊叹,实时画面通过5G信号同步传输至500公里外的贵州侗乡教室。4月18日,在广东封开县长安镇中心小学与贵州黎平县肇兴镇中心小学的读书日“云端科学课”上,两地少年首次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科学梦想的“同频共振”。
这场跨省联动的科技盛宴,缘起于一年前的一次科普书籍漂流。“这本书是我们科学小组成员都很喜欢的书,它给了我们很多做小发明的灵感,能和这本书的新主人成为朋友,我非常高兴。”广东封开县长安镇中心小学学生苏蒋彬告诉记者,去年他捐赠的《万物了不起》流转到了贵州。贵州黎平县肇兴镇中心小学陆世欧对这本书视若珍宝,书中智能机器人的章节激发了他对人工智能的浓厚兴趣。从此,学校南网知行书屋的科技类书架前,总能看到他认真做笔记的身影。
在云端课堂上,陆世欧向苏蒋彬展示科学课上的最新作品。屏幕另一端,广东电网公司肇庆供电局的工作人员带着变电站自主巡视机器狗走进校园。据介绍,这只变电站自主巡视机器狗,依靠自身四足的灵活性,代替人工完成室内外、全天候、各种天气下的巡视、测温等日常工作,提升变电站数字化智能水平。“数字技术正重塑乡村教育形态。”长安镇中心小学校长林满忠表示,“这种‘理论-实践-创新’的互动模式,为两地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随着机器狗成功完成预设指令,两地教室爆发出热烈掌声。苏蒋彬在实验笔记上写道:“今天我们把书里的平面知识变成了立体现实。”而陆世欧也对机器人能否取代人类有了新的认识。这场始于纸页的科技启蒙,正在新一代少年手中续写数字时代的创新篇章。
南网报记者 陈力文 通讯员 罗凯 高方华 蔡兴文 刘开玲
红色教育
将红色传承课堂搬进南网知行书屋
“沙沙沙……”春日的晨光穿透木棉树的新叶,在青砖墙上投下斑驳光影。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平原学校的南网知行书屋里,28双眼睛整齐地看着“老师”,孩子们胸前的红领巾随着窗外的春风轻轻摆动。4月21日,广东电网公司梅州大埔供电局青年志愿者们将红色课堂搬进高陂镇平原学校的南网知行书屋,用沉浸式教育点亮乡村学子的精神灯塔。
“这是98年前三河坝的秋雨声。”梅州大埔供电局青年员工彭思琦的手指轻叩书柜,清脆的节奏瞬间把孩子们带回1927年的笔枝尾山。她用《木棉花开的声音》的故事为孩子们讲起了三河坝战役。当讲到炊事员砸铁锅制土炸弹的细节时,学生们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说到13岁情报员火生仔牺牲在春游河湾时,有的同学悄悄抹了抹眼角。这场打破时空界限的红色故事会,通过声效模拟、场景重现等互动方式,让革命历史从课本走向现实。
书屋窗外的电线杆成了最生动的教具。“这些小瓷瓶的祖先,可是传递过情报的‘革命快递员’呢!”供电志愿者讲起了高陂镇瓷窑的秘密往事。从战争年代保护电力设施的智慧,到现代安全用电知识,志愿者们用“煤油灯到节能灯”的历史变迁,串起科技发展与红色传承的双重脉络。孩子们聚精会神看着志愿者在屏幕上展示的煤油灯时,春娣奶奶绣五角星的煤油灯光,仿佛穿越时空照亮了书屋的每个角落。
“当孩子们把电线瓷瓶和革命文物联系起来时,历史就有了温度。”平原学校校长感慨道。据统计,该书屋启用两年多来,已开展20余场主题活动,惠及山区学子500余人次。
(管莉 幸玉媚)
• 荐书
公司举办世界读书日图书展示推介活动
南方电网公司在总部基地举办“知行南网书香致远”图书展示推介活动。 赖增鹏 摄
芳菲四月天,正是读书时。为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成长深度融合,4月23日,南方电网公司在总部基地举办“知行南网书香致远”图书展示推介活动,以名家讲座、书籍推荐、读书分享、非遗体验等活动为载体,为职工提供读书服务,激发广大职工的阅读热情。
“读书可启迪智慧、增进审美、改变人生。”“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读书应是一件持续性的事。”活动现场,国家一级作者、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梅毅以“历史长河中的读书人”为题,引经据典,讲述中华读书人的风骨与智慧,引导推动职工将“爱读书”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读好书,离不开优质阅读内容的供给。在图书展示区,涵盖党建、电力科技、岭南文化、国际传播等主题的2000册精品图书摆放有序,《大国优势》《思维方式论》《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等高品质图书深受欢迎。来自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党校出版集团大有书局、中国电力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等8家出版社的讲解员,为前来咨询的职工提供书单建议和阅读指导,满足广大职工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家庭是书香社会的组成单元,推动职工家庭亲子共读,有助于培养阅读兴趣习惯、培育良好家教家风。活动现场,不少职工驻足了解适合亲子共读的书目。“平时工作忙碌,但每天晚上我都会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南网共享公司的肖芳磊是亲子共读的践行者,在他看来,亲子共读不仅是一种情感交流,更是一种思维碰撞和双向进步,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超出常规的提问,也给自己带来了看问题、看世界的新角度。
现场还开设了文创展示区、岭南文化体验区,引导职工在文创欣赏中体会文化的创新表达,在非遗传承中感受南方电网的责任担当。接下来,公司将继续深化职工阅读活动,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文化交流平台,营造崇学尚读的良好风尚,让知识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内生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概论》
中组部党建读物出版社
《党员的样子》
广东人民出版社
《精品调研报告是这样炼成的》
中央党校出版集团大有书局
《现代化的中国选择》
北京出版集团北京人民出版社
《数字电网技术与发展》
中国电力出版社
《广东摄影》
岭南美术出版社
《榕下微言》
广东旅游出版社
《雅藏岭南”丛书》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网报记者 张欢
标签:南方电网,世界读书日